关灯
护眼
    于嘉嘉去不了香江这口锅还得杜飞来背。

    之前杜飞和林天生搞的事情,使香江那边戒备更严。

    正规渠道于嘉嘉肯定走不通。

    要走非正规的,于嘉嘉这个成年人肯定没问题。

    可她还带着一个四岁的孩子,万一出点状况怎么办?

    所以于嘉嘉思来想去,只好暂时息了立即去香江的心思。

    等形势松懈,或者孩子大一些再去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于嘉嘉直接从暂住变成了长住。

    杜飞没想到,会出现这种情况,倒是觉着有些对不住王玉芬。

    谁知,王玉芬跟于嘉嘉处的还不错。

    两人年纪相仿,又都是小寡妇,受过婆家的气,自然有不少共同语言。

    尤其在得知王玉芬的过往之后,于嘉嘉对她跟杜飞的事情也十分理解。

    而且更同情王玉芬的遭遇。

    说起来,王玉芬比她更可怜。

    虽然于嘉嘉的爱人在她和婆婆之间有些软弱,但对于嘉嘉其实还不错。

    但王玉芬的对象,当初却是狼心狗肺的,不仅没有爱过她,还想要她的命。

    在得知暂时没法去香江跟母亲团聚。

    于嘉嘉也没有特别失望。

    其实说起来,她此时的心情还真有些矛盾。

    当初因为她嫁人这事儿,她跟家里闹了一些不愉快。

    现在却弄成了这样,于嘉嘉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母亲。

    之前要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了,她说什么都不希望把自己最狼狈的样子展露在母亲和弟弟妹妹面前。

    甚至到京城来,在王玉芬这里安顿下来。

    午夜梦回的时候,于嘉嘉未尝没有想过,幸亏母亲去了香江,不然……

    而且,得知不能立即去香江之后。

    于嘉嘉干脆做了长住的准备。

    通过王玉芬,找人把小葡萄送到托儿所去,还想让杜飞帮忙,找一个临时工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请求,杜飞直接回绝了。

    这年头工作多不好找。

    即使是临时工,也不那么好找的。

    再说,于嘉嘉肯定要去香江,就算暂时没法子,最多也就几个月。

    与其浪费人情弄个工作,干两天半,就不要了,还不如消停在家呆着。

    而在杜飞这边,算是第一次见到外事科紧张工作的状态。

    大家都像上紧了发条,一件事接着一件事,发现问题,反馈处理,最后落实下去。

    杜飞身为科长,虽然没有那么忙,却能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。

    直至11月3号这天。

    天气十分晴朗,但已经入冬,气温却很低。

    杜飞和鲁光还有文化布的两名干部,并排站在京城火车站的站台上,准备迎接这次来的东洋学生访问团。

    这支访问团一共有二十三人,都是东洋各个大学的学生代表,几天前乘船从东京出发,到天津港下船,换乘火车进京。

    在此前,杜飞已经拿到了关于访问团的资料。

    团长名叫冈本信三,来自东京大学。

    这个姓氏让杜飞不由得想到某样计生用品。

    副团长叫长野东番,早稻田的学生会长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都来自各个名校,每一个都算得上是万里挑一的青年才俊。

    不过,要说这些人都是亲花的,也未必。

    在杜飞看来,他们只是不满东洋现在的状况罢了。

    二战后,经过二十多年休养生息。

    尤其这几年,他们经济好转,发展越来越快。

    在填饱肚子之后,一些有识之士,尤其是青年人,开始对半封箭半直民第不满。

    希望彻底改变。

    访问团这些人,大多数是这种情况。

    他们来到华夏,终归是为了给他们自己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火车缓缓进站。

    停稳了之后,车厢门打开,旅客从里走下来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就见一群统一穿着绿色军装,脚踩黄胶鞋,斜背军挎包的青年人走出来。

    只差一杆迎风招展的大旗。

    看见他们,杜飞就知道是东洋人。

    身高实在是有点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