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那些抓进的人去处很快就说明了,冲军流判各州,象这样的小事,刘向东略施手段就把这个刑名做实了,所谓不过堂也就是不当百姓面正审,实际很多案子都是走内堂的。

    只是怎么不让刘知州知道这才伤脑筋,但是刘胖子很阴毒,他让州衙的属官结了案子,然后直接上报给知州签字。

    要知道一个州的事物何其多,如果什么事都是知州亲历亲为,忙死了都忙不过来。过了他老爹那关,这斯亲自带着案袋去吴通判那里。宋代的行政要检查和行政部门统一才能发令,通判属于检查官职,其主要职能就是监视知州,省的知州权利坐大,朝廷规定发任何政令要通判和知州共同签字才有效。

    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,始于诸路转运司置提点刑狱司,后设专司。掌本路郡县之庶狱,核其情实而覆以法,督治奸盗,申理冤滥,并岁察所部官吏,保任廉能,劾奏冒法。设提点刑狱公事为长官,兼以文武臣充任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刑狱之案由地方政府判了以后就可以直接备案,施行。刘向东直接给吴通判打了几个哈哈,把这位市一级别检查院长给忽悠的签了字,这一事就落定了,很快那些人就被押解出州了。

    李忠他们在跑动下也弄清了这一结果,衙门还给出了解释:“求财私愤,结帮拉派,欺压良善,鉴于李府也算个地方上的乡绅,影响恶劣,按律攀充军流放,同时赔偿李承祖伤药费用5贯钱。”

    自己家公子平白无故挨了顿打,就换的5吊钱,李忠等怎么咽的下这口气,他们据理力争,说判罚不公,要求重审。

    那通告的衙役却是翻了翻白眼,很是轻蔑的说道,当堂人证早已经被解押,此时恐怕都已经不知道走了多远,想要重审已经不可能,再说案子是知州和通判大人一致签字结的案,法律已经生效,要想翻案,有本事就上京告狱状去。

    也难怪这衙役嚣张,宋代管理制度混乱,各部门分工明确,有没有统一调度,军的只管军,地方只管地方,多了你也不能越权。

    而北宋两级的地方行政,州县一级别,再上是路,也就是大行区。但是因为那时还没有路一级的提刑司,这州县一级别结的案子,就直接报中央,也没有其中更多审查环节。即使其他大一级别官员知道了,也以为无权干涉,而不能管。这样就导致了冤假错案,官员腐败比较严重。

    也因此才让宋太宗在几年后设立了提刑司。但是即使如此,还是很有漏洞,因为宋朝的州官他的职位很奇怪,他没有固定的官职,因为州官都是由中央派下来的,可能是大官也可能是小官。但不管大官小官,首先他肯定是皇帝比较信任的官。

    所以一般州一级别的结的案子很难翻,后来的包拯,之所以能有那么多除奸故事,不在于他的开封府之职位。开封府虽然是天下府衙之首,京畿要职,但在权利上他也无权处理州府的主事官员。

    创造这些传奇的是所谓的尚方宝剑,剑代天子,实际上以皇帝名义查百官。可见那衙役所说的告御状并不是唬人的,要知道此时的刘知州在外放之前还是朝中的二品大员,太宗深信的大臣。

    李忠他们被衙役咽了一顿,愤愤的回到了家,把事情那么一说,所有人都气的不得了。只有李承祖深深皱起了眉头,似乎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“也太无法无天了,这不是明摆着堵口嘛,这易州就没朝廷王法了,我倒不信了,这州衙门还能一手遮天。”乔玉杏眼圆睁,男装打扮下的她,一脸英气。

    “他们还就是枉法了”李承祖接话道:“我终于明白了,是谁让这些泼皮来整弄我们的,他们以为把这些人弄走了就没事,却不知是自己打自己嘴。”

    “你想到了?”乔玉好奇的问道:“是谁?”

    李承祖冷笑一声:“还能有谁,除了那死胖子,和我有过节的人,还有谁能让州衙门枉法担事。”乔玉一下子也诧异道:“你是说那刘知州公子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”李承祖点点头,接着有怒道:“没想到他如此歹毒,我好心找人与他和解,他不领情就算了,还指使人用这下三烂的手段。”

    “扑哧”旁边的萼儿听了这充满怨念的话,忍不住一下笑了出来,她打趣道:“李公子,您不是说做人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,怎么现在改口了。”

    [“咳,咳”被个小姑娘取笑,李承祖不无尴尬的说道:“本公子倒是给那胖子留了一线,他却连立锥之地都不给我留,算我一厢情愿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