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金楶被抓捕,在东京城卷起一场风暴。进士及第,官拜七品,居然是摩尼教的十住菩萨?这个身份变化,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,难以相信。是摩尼教徒考上了进士?还是进士蜕变成十住菩萨?

    一时间,朝堂震荡。谁看谁,都是怀疑的目光。王怀举没有让文武大臣们多等,迅速开始了满城抓捕。随着刑讯,被攀咬出来的人,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金楶一心求死,拒不招供。每日结跏趺坐,诵念经文,倒有几分超脱的样子。但是表面的淡然,却无法遏制心中的后悔,每时每刻,都像是被毒蛇噬咬,痛悔不已。

    一子落错,满盘皆输。多年筹划,毁之一旦。失败,来的何其仓促?就在他将要发起致命一击的时刻,遭受到灭顶之灾。

    金楶想不出哪里出了错。王怀举能够找到他,准确无误的找到密室,甚至准确无误的找到地下军械,必是得了极详细的情报。只是这情报从何而来呢?

    他已经思量了无数遍,每一步都细细的推敲过,他找不到破绽。正是因为找不到破绽,到死都不知道,自己究竟是如何失败的,才更让他充满了煎熬和不甘。

    “时也,运也,命也。”金楶心中暗叹。

    但齐咏想活着,他只是金楶的幕僚,不是摩尼教信徒。皇城司一轮刑具还未用完,他已经崩溃了。

    齐咏一直跟随在金楶身边,了解的内幕更多。他开口招供,让更多高级别信徒暴露,文臣、武将,商人、士子,一个个落网,一牵连一串,都成了皇城司阶下囚。大狱一时人满为患。

    皇帝赵祯并不满足,下诏全国各路,清剿摩尼教信徒。

    王怀举的奏报,令人触目惊心。牵连到的朝中官员,已经有十多人,文武皆有。皇帝难以接受这个现实。

    曾几何时,这些人还是大宋的股肱之臣,读圣贤书,平天下志。究是何故,让他们放弃了圣人之学,而转投弥勒,与朝廷为敌?难道,要看着大宋遍地杀戮,人性泯灭不成?

    此刻,皇帝赵祯深深的,认识到了宗教的可怕。

    “禀官家,从金楶府中,共查获军械四百四十五箱。其中弩四千具,手刀一万五千柄,羽箭四万余支。皆是禁军制式。”王怀举顿了一下,接着禀报,“但是,与兵部核实的数量不符,仅三分之一。”

    “虞敬中该死。”皇帝赵祯咬牙,恨恨的叹了一口气。“这么说,还有一多半流失在外,不知去向?”

    他心里明白,这次抓出金楶,找到部分军械乃是意外。想要追回其余军械,恐怕不容易了。但这么多军械流失,终究是一个巨大的隐患。

    “小的正竭力查访。”王怀举低着头,心中惴惴。

    皇帝赵祯没有再问,低头看着手中奏报,细细思索。陈景元的奏报中,向他推荐了秦征。正是秦征,最先发现了不妥,揭破金楶谋夺火药配方的不轨之心,才使其摩尼教身份暴露,搜出丢失的军械。

    皇帝赵祯记得秦征,箭法高超,是他亲自提拔起来,留在少年军的西军将领。这一年来,秦征训练新军、抓捕细作,可圈可点。揭破金楶图谋,更是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校阅场上,少年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,幼虎出柙、军威凛然,训练时日虽短,但已见强军的身影。日后,必是虎狼之师。皇帝赵祯对少年军寄予厚望,决不容任何人破坏。

    “传旨,秦征擢升内殿崇班,带御器械,权发遣、御前少年军副都指挥使。”皇帝赵祯说道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于飞又被禁足了。于飞深夜溜出宫,陈景元不敢瞒着皇帝,自然是一五一十的向皇帝禀报。

    皇帝很头疼,虽然明知不会有危险,但是依然震怒。才五岁就敢深夜出宫,跑去军营抓人,何况还是以武犯禁的江湖人,再大一点还了得么?

    再想想,皇帝忽的失笑。很是惬意的看了陈景元一眼,那意思,分明是我儿子很威武,我很骄傲。你羡慕我吧。

    陈景元一翻白眼儿,懒得搭理这个嘚瑟的皇帝,一转身,大袖飘飘,溜溜达达的走了。就你有儿子,就你有儿子,我不会生吗?生个十个八个,排着队打你儿子,看谁羡慕谁?

    于飞正在操练元童。香草和六毛等人,自有陈景元教授,但是元童只能跟着于飞,学习擒拿格斗之术。

    被混元九式洗练的身体,果然强悍过人。棍棒打上去,和挠痒痒似的,但是偏又力气极大,一拳打出,碗口粗的树干应声而折。元童已经修炼到第三式,身体窜高了,人也壮实了,浑身皮肤都透着淡淡的铜色。

    现今,元童或许打不过六毛,但是,能杀了他。

    元童的性子软,但是狠,天生的刺客。对出其不意、一招制敌的战法,情有独钟。而且善于隐藏自己,往往让人忽略了他的存在。学习后世格斗之术,如鱼得水。

    于飞倾其所知,将近身搏斗的各种技法,一一传授。尤其是凶猛的反关节擒拿格斗,最得元童喜爱,日夜苦练。

    “二皇子。”休息下来,元童凑到于飞身边,说道,“再给我一把匕首,就更好了,一击致命。”他猛地出拳,比划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于飞点头。一剑封喉,当然得先有把剑。“过段时间,我给你做一把匕首。”

    在神机作坊,于飞看到了炼铁的炉子,跟后世的高炉,差别很大。他仔细的看过,工匠们还是使用木柴炼铁,这样的温度,如何炼得出好铁?

    煤炭已经很普遍,东京城家家户户,几乎都是使用煤炭。但是煤炭并没有应用到炼铁,想必是含硫量太高,炼出的铁太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