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垂拱殿里气氛怪异,一众宰执闷头不说话,皇帝赵祯两眼微闭,似乎是要睡着了。曹佾看看这个,又看看那个,等着众人说话,可是谁也不搭理他。

    何正是个有眼色的,轻飘飘的出了垂拱殿。片刻,有内侍进来,给皇帝和宰执们端来了茶汤。顿时,垂拱殿里一片喝茶声。

    这么一搅,气氛有了缓和。皇帝笑呵呵的,和重臣们聊起了茶道。仿佛刚才什么事都没发生,谁也不再提起。

    于飞看的无趣,心里明白,这些个老狐狸不会善罢甘休。只是此时被于飞一下打懵,暂时无法应对而已。待他们有了新的对策,自然还会卷土重来。

    于飞可是不愿一次次的,和这些老狐狸过招,还是一下过,来的爽利。想到这里,他微微躬身,冲着皇帝说道,“陛下,儿臣有一法,可解三司之困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皇帝很意外,于飞已经功成圆满,让他甚是满意。难道还有什么敛财之法?“且说来,让诸位相公听听是何妙法。”

    “请殿下指点。”三司使叶清臣,忙站起说道。

    “敢问,三司每年缺多少钱?”于飞问道。

    “每年实有千万缺口,都是挪借明年赋税支用。只是如此一来,一年挪一年,缺口越来越大,终是入不敷出。”叶清臣道。

    于飞点点头,道,“我可以借给三司。”

    当然不会白借。于飞和一赐乐业人见过多次,对成立钱庄之事,已经商谈的很是细致。他的见识,让精明的一赐乐业人,如见天人,顶礼膜拜。

    钱庄不能交给朝廷,这是于飞和一赐乐业人的共识。交给一帮官员,那就是肉包子打狗。钱庄只能由第三方经营,朝廷不得插手。而一赐乐业人尊重契约、精通金融,是最好的合作伙伴。

    吸纳存款,放贷收息,只是最简单的操作。现今民间早有这样的钱庄,只不过存钱不付利息,反而要收取保管费。只要钱庄承诺,存钱支付利息,必然会吸引大量存款。

    于飞早已培训了一帮小会计,学习现代的记账方法。虽然年纪还小,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教授更多的人,培养出一批钱庄职员。

    一赐乐业人天生会做生意,有着天赋的敏锐直觉,他们投资生意,几乎稳赚不赔。而且,他们精于管理,是最好的钱庄管理人员。

    在于飞的计划中,是要逐步将朝廷的财政,纳入钱庄的管理之中。朝廷每年提出预算,以赋税为抵押,钱庄提供贷款,用于国用。所有支出,都将受到钱庄审计,杜绝胡支滥用。

    只要东京钱庄运行平稳,就可以依样推行全国,在全国各路、州、县,设立钱庄分部,惠及百姓。最终实现通存通兑,与物流集团相辅相成,汇通天下。

    这第一步,自然是得到朝廷的支持。

    “殿下每年可支借多少?”叶清臣心动了。宰执争得是权利,他却是实际的财政执行人。朝廷大小衙门,全都要找他要钱。为了找钱,他都要被逼疯了。

    “只要三司还的起,多少都可以。”于飞老神在在。“可是要支付利息的哦。”

    叶清臣低头思量,听着似乎不错。但他不糊涂,以朝廷赋税做抵押,立时就面临一个尴尬。朝廷现在收税,不单是现钱,还有实物。夏秋两季,钱、粮、棉,酱、醋、茶,无所不收。

    现在的现象就是,收上来的一大堆东西,堆在仓库虫咬鼠盗,损耗极大。皇帝也没有办法,只好拿去给大臣们发薪水。柴米油盐酱醋茶,都是有的。

    总不能拿这些做抵押,钱庄也不要啊。所以,税法要变革,全部折成现钱。但是,这可不是他三司使能决定的事。而且,其中利益纠葛,牵扯广泛,一个不好,甚至引起动荡。

    这个小殿下,可是给宰执们出了一道难题。

    若是不要借款,那他们刚才一番争执,到底为了什么?纵然暗地里的用心,是为了争权夺利。但明面上的借口,可是国用不足。给钱不要,你想要什么?

    若是借款,就面临税法改革,这势必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。宰执们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损,那就只能丢出一些倒霉蛋。利益面临重新分配,自然会充满刀光剑影,就看宰执们如何取舍了。

    不过,这就不关自己的事了。至于如何斡旋打压、妥协分配,那就是宰执们要考虑的事了。

    谁也不愿自己的利益受损。俗话说,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。坏了别人的利益,这仇可就结的大了。

    一块肥肉丢出,吃还是不吃呢?想吞下这块肥肉,就要有杀虎的觉悟。叶清臣略一琢磨,就看清这法子隐藏的杀机。

    这法子,真的是小殿下想出来的?叶清臣完全不信,若非久历朝堂的政客,如何能这般深刻的算计人心?

    皇帝惊疑不定,这是谁教给儿子的?他一个五岁孩子,怎么可能想到这么深?此法一出,杀机涌现,分明就是驱虎吞狼。旧有的利益圈子将被打破,而被群狼分食,形成新的利益格局。

    皇帝很快冷静下来,这不正是,自己希望看到的局面吗?悠然抽身事外,从高处冷眼旁观。帮帮弱的,打打强的。只要掌控好事态,自然可以如鱼得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