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相传,在苗疆的部落里,流传着一种神秘的功法。修成之后,力大无穷、刀枪难伤。更有传说,修到极高层次,更具备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。只是谁也没有见过,只在苗疆历代头人中传承。

    数百年前,传闻苗疆功法出世,江湖震动。无数绿林人物,莫名其妙的开始争抢,从南到北,打的昏天黑地。那时,江湖上知道了一个名字,血神炼体大法。

    争斗持续了十数年,才慢慢的平复。但从始至终,没有人见过血神炼体大法。只是一个名字,搅起了江湖风云,无数绿林陨落。血神炼体大法更像一个幻象,神秘的出现,神秘的消失。

    武吉修炼的功法,正是血神炼体大法。

    秦红英受了于飞提醒,一直监视着武吉。于飞言之凿凿,说武吉身上有血腥味儿,这么怪异的情形,让秦红英不敢大意。没出两天,秦红英就发现了端倪。

    大白狗白泽,竟然偷鸡。每天晚上,白泽就会窜出去,无声无息的钻进御厨,捡着活鸡活鸭叼回来。叼回来却不吃,都交给了武吉。这让秦红英大感惊奇,不知武吉要鸡鸭作甚。

    到了夜深人静,武吉带着鸡鸭,悄悄的出了屋。走走绕绕,到了玉璋苑的后园。这里是六毛等人练功的地方,平时很少人来,到了夜里更是寂静。

    四处观察了一下,武吉确认了安全,开始杀鸡取血。血被收到一个瓷碗里,鸡却挖坑埋了。然后,武吉端起鸡血,一口吞下肚去。双腿盘坐,五心向天,竟是开始修炼。

    黑沉的夜色,空旷的后园。一个少年独坐修炼,一条大白狗蹲在一旁,四周寂静无声。

    秦红英没有打断他,只是静静的看着,莫名有些难受。那个孤零零的小身影,不知怎地,忽然就触动了她的心弦。

    两个时辰过去,天依然黑沉。武吉收了功,睁开眼睛。一道人影,就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,静静的看着他。武吉惊得跳了起来,下意识就想跑,却被秦红英叫住。

    武吉无奈站住,扭头看着大白狗,心中气恼。白泽竟然没有叫,想必是认得秦红英。不是敌人,白泽自然不会攻击,也不会叫。再聪明的狗,毕竟还是狗。

    “不用害怕。武吉,愿意和我说说你的事么?”秦红英走前几步,到了武吉的身边,温和的看着武吉。

    武吉没有刻意隐瞒,他只是惧于皇宫的规矩,不敢明目张胆的修炼。见秦红英很是和善,遂点点头,说起自己的往事。

    他的往事很短,短的让人落泪。

    武吉六岁以前,有一个大家庭。而他,备受父母疼爱。他有很多师兄师姐,日子过得无忧无虑。

    有一天,敌人杀上了门。武吉被师姐抱着,逃出了家。师姐告诉他,爹娘都被人杀死了。他们逃了很多天,依然没有逃过追杀。打斗的时候,他和师姐失散了。

    武吉又被人救了,救他的人买了吃的,带着他坐船、乘车。随后,他又跟着另一个人走,再又是一个人。一连换了五个,一路走了几个月,终于到了东京城。

    再然后,武吉被送进了皇宫。夜里,被伤口疼醒,才恍惚明白,自己被那人卖进了皇宫。

    换上了內侍的衣服,武吉成了一个小黄门。他想爹娘,就抱着自己原来的衣服哭。衣服是他娘亲手缝的,抱着衣服,他就能安然的睡着。但他却发现,衣服里还缝着一层,以前从未发现过。

    夹层里有一条丝绢,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字。武吉开过蒙,却不认得几个字。他小心的将丝绢藏起,跟其他小黄门一样,开始读书识字。直到两年后,他看懂丝绢上的字。

    “那是什么功法?”秦红英眼里都是泪,不知何时,已经把武吉搂在怀里。心里抽抽的难受。

    “血神炼体大法。”武吉说着,从怀里掏出一卷丝绢,递给了秦红英。秦红英张大了嘴巴,被武吉的话惊呆了。

    武吉并不明白秦红英的震惊。他修炼的初衷,只是因为这功法,是娘留给他的,让他觉得亲切。但功法要求饮人血,武吉却找不来,只能以鸡鸭血代替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自然效果不大。修炼了两年,也只是身体强壮一点,没有其他的改变。他根本不知道,他手里的这门的功法,曾在江湖中掀起腥风血雨。

    秦红英震惊过后,慢慢的浏览着功法。这功法需以人血为引,经脉运行方式,与道家功法大相径庭。

    修炼到更高境界后,所需的血液更是海量。而且要求,必须是练武之人的血液,因为练武之人气血旺盛,功力越高,效果越好。

    这就是吃人嘛。秦红英看出,这功法透着邪恶,修炼下去,心智必受影响。到时,成就的可不是武林高手,而是杀人恶魔。多亏小殿下察觉,早早的发现了。不然等到功力渐深,那还了得?

    “武吉,你可愿意做我的徒弟?”秦红英问道。

    从武吉的叙说中,秦红英判断,武吉的爹娘,应该是武林中人。开门授徒,日子过得很是平淡安详。不知从哪里,得到了这部功法,却招来了灭门之灾。

    这部功法名声太大,想来武吉的爹娘,也是小心翼翼的藏着。功法誊录到丝绢上,又缝在孩子的衣服里。终于,还是让这个可怜的孩子,发现了功法。

    “真的吗?”武吉一下愣了,随即就是大喜过望,扑通一声跪倒在地,兴奋的说道,“我愿意,我愿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