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  连串话语虽然不中听,但是能代表一部分心思。

  因为大明朝堂上的一众高官,并无人见识过八旗的真正样子。

  此前与之对垒的总兵或者将领,尽数战死,其他没有见过旗帜之人,要么当时在后方,要么就是没有瞥见旗帜模样。

  如此一想,事情还真有可能,万一有些人冒领军功,而上官不知,到头来就是一场笑话。

  真是那般,对大明朝堂可就是个严重丑闻了,对以后军功的报备都会产生影响。

  但是对将士的奖励还是要有,否则说不过去。

  若是因为猜测导致士兵不满情绪蔓延,最后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,可就因小失大了。

  一直没说话的赵焕突然开口,“是不是真的,朝廷自然会确定,就不劳众位操心了。倒是刚才说熊大人没有本事的,可否站出来,若是觉得自己可行,拿出方略助于国家才是。”

  赵焕确实看不惯那些背后使阴招之辈,主要是他看出来,这些人看上去虽然是浙党齐党人,但是在没有拿到好处的情况下,说不得已经暗中和东林有所勾连。

  眼下明明捷报传来,还如此费力,明摆着心思已经不在国事上,而时刻盯着空出的位子。

  他这般一说,聒噪的那些人马上闭上嘴巴。

  现在再出头,明白这就是告诉吏部尚书:我有野心。

  那样的话,下次吏部组织考评,还不知能评个什么。

  退朝后,方从哲留下几个尚书以及左都御史,继续商讨辽东事宜。

  虽然此时内阁只有他一人,但是各部尚书也都是能拿主意之人。

  自从叶向高上台到方从哲这里有十年时间,内阁名义上是独相,但是讨论朝政之时,都是和尚书侍郎们讨论个一二。

  崔景荣看着军情详细内容,皱起了眉头。

  林如楚见如此,便问道。“如何,莫非他军情里有猫腻?”

  “那倒不是,实在是,怎么说呢,胜的有些莫名其妙。”

  听闻如此说,林如楚倒是更加看兴趣。他拿过来仔细读读,便哈哈大笑起来。

  “看来是天佑大明,莽古尔泰追击溃兵都能遇上熊廷弼的后勤队伍,并且被打败。只不过……谁说这是后勤队伍?”

  “是什么队伍都不要紧,熊经略说是什么便是什么,眼下是赏罚之事要如何处理?”

  李汝华发表着自己的看法,朝廷发行战争国债有着严密的预算开支。

  如今封赏要是大了,难免会增加成本,是以他十分关心这个问题。

  “前有李如柏失败,后有阵斩莽古尔泰。虽然都和熊经略的指挥关系,但其实根本就不是他亲自指挥,如此,便好说了。”

  不赏不罚,等到下次一起处理,算是重臣们拿出来的办法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辽东的事情在朝堂暂时平息,另一件不起眼却影响方书安乃至熊廷弼进度的事情却在展开。

  京城,刑部大牢。

  林天华自进牢房后,就没有一天不是心惊胆战,每隔两天,临近牢房几乎都换一茬犯人。

  他还以为是案子处理的快,便壮着胆子问狱卒,“牢房原来的人去往何处,是否开释了?”

  狱卒看着眼前还算顺眼的年轻人,轻蔑笑道,“开释?哈哈,不错,他们被开释到阴曹地府去了。”

  刑部大牢也是区域安排,他们所处的位置是重刑犯,进来便很少出去,即使出去,也是横着出去的那种。

  听了回答,林天华只觉胃中翻江倒海,哇的一声,将早上吃的饭食吐了一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