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今天姜晓和陆奕不是去龙昌镇,而是去稍远一点的凤翔镇,那里离县城更近,发展得比龙昌镇更好,规模更大,还有龙昌镇没有的邮局,姜晓打算顺便去看看原主父母寄的东西到没。

    蒋茜这个月初生了场病,躺在床上起不来,具体什么病也没诊出来,就是全身上下脑袋疼,就没一处是好的。

    原主去看她时,蒋茜皮肤煞白,没有一丝血色,嗓子也哑得说不出一句话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蒋茜还抱着原主不撒手,哭得上气不接下气,说自己浑身无力,没有食欲,可能快要死了,说不定这是两人见的最后一面。还絮絮叨叨地对原主交待了后事,把她那点可怜的东西全送给原主留作记念,让原主不要忘了她。

    原主哪见过这阵仗,吓得脚都软了。为了给她补充营养,把自己爸妈寄来的钱粮票证,还有奶粉麦乳精饼干之类的几乎全送给了她。

    蒋茜补充了营养,又有原主的陪伴和鼓励,身体终于痊愈了。

    而原主这个月就过得非常惨淡,以至于到了月中再也坚持不下去,连写几封信给她爸妈诉苦,想让他们早点寄东西过来,她爸妈也答应了想办法,说不定今天去就能拿到。

    因为今天的路程更远,陆奕赶车的速度也明显比之前更快,寒风呼呼刮在脸上生疼。

    好在姜晓有大棉帽,把护耳放下来,瞬间轻松不少。

    去凤翔镇道路比去龙昌镇的宽敞平坦很多,一路上都非常顺畅,不到九点,两人就到达了凤翔镇。

    陆奕把驴车停在镇门口,和姜晓约定邮局见后,赶着驴车往专门停车的地方去了,姜晓则自己去邮局,看看寄的东西到没。

    凤翔镇的邮局离镇门口不远,而且邮局特有的邮绿色特别显眼,姜晓站在镇门口,一眼就看见了,她忙快步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原主是邮局的老熟人,每个月都会来领包裹,邮局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熟悉她。

    姜晓一进门,就有个穿着绿色邮服的年轻小姑娘叫她:“姜知青!你总算来了!你的包裹到了!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姜晓有点惊喜,本想着是来碰碰运气,没想到还真的到了。

    姜晓立马到柜台办了手续,领了自己的包裹。

    和包裹一起到的,还有原主爸爸写的一封信。

    姜晓拿着信封,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,心揪揪地痛。

    她从原主的记忆中看见过原主父母的相貌,不仅和自己父母同名同姓,还长得一模一样,现在连笔迹也完全一致……

    在看见这字迹的一瞬间,她似乎看见了自己父母送她去上大学时不舍的眼神,看见了她回家时的满脸欣喜,也看见了病毒那天,父母在手机那端惊慌失措的面庞……

    前世与父母相处的种种记忆在脑内一一回放,她甚至有种错觉,就好像手里这封信真的是自己爸爸给她写来的。

    她颤抖着伸出手,轻轻抚上信封上哪行苍劲有力的字迹,视线一点点模糊。

    难道上天是听见了她临死前想要再见父母一面的愿望,才送她来这里的吗?

    她红着眼睛,把信封捧在胸口,深呼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内心翻涌的情绪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姜知青?想家了?”那姑娘见姜晓红着眼睛不说话,以为她是心里难受,连忙安慰她道,“这马上过年了,你们知青不是可以请假回乡过年吗?你回去问问你们生产队队长有几个名额,趁这个机会回家看看。”

    对啊,这离过年没多少时间了,只要请到假,马上就能回家了,就可以见到父母了!

    姜晓立马破涕为笑,有点不好意思地道:“对啊,我差点忘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可得抓紧了。”那姑娘点点头,“最近不少知青都来寄信回家,说是要返乡过年,你快回队里问问,我听说别的生产队都要派知青留守,你得早做打算。”

    “好!谢谢你!”姜晓笑着应道。

    她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了,既然继承了这个身体,原主的父母就是自己的父母,她一定要好好孝敬她们!

    “快打开看看你爸妈都跟你说了什么。”那小姑娘见姜晓不难过了,好心提醒她。

    姜晓连忙拆开信封,一字一句地读起来。

    满满五张信纸,全是对姜晓的记挂与心疼,嘱咐她不要省钱,钱票不够用了就给家里写信,家里给她想办法。

    一个人在外一定要吃饱穿暖,不要逞强。

    北方天气太冷,记得多买几件厚棉衣,多买点木炭,屋里也要弄得暖暖和和的,免得感冒了。

    姜晓看到这,捏了捏信封,打开又倒了倒,从里面拿出一沓纸币和各种票证,光钱都足足两百块,看得姜晓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两百元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,之前姜晓父母除了寄大量的物资来以外,每月还给她寄三十块,已经引得不少人眼馋心热了,没想到这次居然还能寄出来这么多!

    姜晓完全没想到原主的家底居然有这么丰厚,也难怪蒋茜惦记。

    信的最后,姜晓父母又一次劝说她,既然在青山村结了婚,就别再任性,要收敛脾气好好过日子,如果实在过不下去,也认真跟对方谈,该怎么办怎么办,不要意气用事,如果可以,过年把陆奕带回家让他们看看,他们也帮着掌掌眼。

    姜晓叹口气,原主的父母真是非常开明啊,也很懂人情世故,怎么就把原主给教育成了这样呢?

    信读完,陆奕也停好车过来了,姜晓向邮局的小姑娘道别,把包裹递给陆奕,和他一起出了邮局大门。

    凤翔镇虽然比龙昌镇大,但也大得有限,道路都是硬实的黄泥地。

    今天出了太阳,冬日阳光虽然没什么温度,但地面也被照得非常干燥,行人过处,扬起一阵阵黄尘,兜头盖脸一身,想必遇到雨天会非常泥泞,这让姜晓非常怀念后世的柏油路。

    道路两旁大都是低矮老旧的平房,偶尔会有几座楼房冒出来,都是镇上的国营单位。

    因为今天逢集,来镇上的人多,非常热闹。

    姜晓看见大部分的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去,她猜想可能就是去集市了。

    陆奕和姜晓并肩顺着人流往前走,他们今天要去肉店,而肉店在集市旁。

    “眼看着要过年了,我想回家过年,不知道今年回乡名额是怎么定的,等我们回去问问生产队长。”姜晓跟陆奕商量,“要是名额还有,你和我一起回首都过年吧,我爸妈想看看你。”

    陆奕没想到,姜晓会邀请自己和她一起回首都,先是一愣,随即心里像是装了一锅开水,咕嘟咕嘟往外直冒热气。

    但他脸上神色不变,依旧还是那副平静如水的表情。

    “好,晚上回去我问问队长。”陆奕极力压抑住上翘的嘴角,轻声说道,“早点决定好买车票。”

    “对,你跟他关系好,跟他说说应该没问题,我已经和你结婚了,就算安排知青留守,和我也没有关系。”姜晓信心满满,已经在规划要带哪些东西回城送给父母了。

    陆奕也在考虑这件事,他们这里别的没有,大青山里的山珍不少,而且都是大青山特产,别地没有,用来做上门礼也不寒酸。

    看来他得多进几次山,尽量多弄点东西回来。

    两人说着话,没一会就来到了集市。

    集市入口人头攒动,熙熙攘攘,很有点后世自由市场的感觉。

    “你想买什么?”陆奕轻声问。

    他现在身上只有姜晓上次给他的两元钱,心里盘算着,姜晓如果想吃点啥小吃食,买点小玩意之类的,他还是能付钱的。

    姜晓也没谱,总觉得家里啥都缺,啥都要买,干脆进去看了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