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付完款,营业员将衣服打包好,递给姜晓。

    姜晓全塞进了陆奕背上的大背篓里,这么多东西丢进去,背篓被塞得满满当当。

    之前放在里面不能挤压的蔬菜只能腾出来,提在手上。

    姜晓有些后悔没有再背一个背篓来,好在所有需要买的东西都买完了,不用提着东西再逛街,只要坚持到镇门口,就能放在驴车上。

    那营业员见他们提得艰难,主动找了两个口袋过来,让他们把菜都装里面。

    这帮了他们大忙,姜晓将装不下的东西匀了匀,和陆奕一人提一个,向那位营业员表示感谢:“‘谦虚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’,同志,谢谢你了。”

    那营业员不在意地摆摆手:“‘为人民服务!’,这是我应该做的!快去忙你们的吧。”

    姜晓提着口袋和陆奕往镇门口的方向走,心里暗想,以前看过关于这个年代的书,都说国营商店的人态度不好,这位同志倒是不错,挺热心的,看来还是由人品决定,和处于哪个年代什么工作性质没关系。

    走了没两步,路过一家包子铺,浓郁的肉香和着葱香随风飘来,姜晓马上分辨出来这是葱香肉包子的味儿,有些心动,肚子也咕噜咕噜地咆哮起来。

    她顿时尴尬地捂住肚子,揉了揉,不好意思地瞄了眼身旁的陆奕。

    陆奕似乎没有发现她的状况,瞥了眼包子铺,转头征求姜晓的意见:“我有点饿了,我们在镇上吃了饭再回去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见陆奕没有什么特别反应,姜晓也不觉得尴尬了,兴致勃勃地和陆奕商量起该吃什么好,“你在这里吃过吗,知不知道哪家好吃一点。”

    原主没在凤翔镇吃过东西,每次来这里取包裹,都是蒋茜陪着她来,蒋茜坚决反对她在这里吃饭,理由是这里的东西和龙昌镇没啥区别,价格却比龙昌镇贵,完全没必要。还不如把钱票省下来买更需要的东西。

    原主手里拿着钱票,最后都是饿着肚子回家吃饭,最多听从蒋茜的建议买一些点心对付一下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省下来的钱票大半都进了蒋茜口袋,小半还被陆家人抢走,自己剩不了多少。

    所以她对这里有哪些饭店哪家好吃根本不了解。

    但现在姜晓不一样了,她认清了蒋茜的真面目,拿回了陆家人抢走的东西,还有个能干的陆奕提供伙食保证,不用再像原主以前一样亏待自己,可以放开胆子吃。

    但她对吃的也有要求,价格可以贵,但必须干净卫生,味道不能太差。

    镇上的几个国营饭店看着倒是卫生,就不知道味道怎么样,而集市上的小食摊子,闻着挺香,不知道卫不卫生,要是吃一肚子拉一裤子就麻烦了。

    “你想吃饭还是面?还是吃包子?”陆奕见姜晓皱着眉犹豫不决,低声问道。

    “吃面吧,我爱吃面。”姜晓马上有了主意,这种冷风天吃一碗热气腾腾地清汤面简直太幸福不过了,要是能卧个鸡蛋就更美了。

    而且清汤面好做,不太容易踩雷,等待时间也短,不像吃米饭炒菜,需要等上大半天。

    陆奕低头沉思片刻,像姜晓提议道:“镇西有一家面馆,是老字号,据说民国时期就开在凤翔镇了,他们的清汤碎绍面是凤翔镇一绝,你要去试试吗?”

    “真的?走走走,这么有年头的老店,得去尝尝才行。”姜晓听了,顿时来了兴趣,让陆奕给她带路。

    “先买个肉包子垫垫,面馆生意不错,可能要等下。”陆奕说着就往包子铺里走。

    “买一个葱香的就行了,我们分着吃。”

    这样既吃了包子,又能留着肚子吃面条,两不误。

    陆奕很快就拿着个热乎乎的大包子出来了,包子已经被分成两半,姜晓接过自己那半,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,真香!

    包子馅用的肥肉多,油汪汪的,又香又嫩,和牛肉的香味儿有所不同,相比之下,更能让人有满足感。

    “这家还有蘑菇馅和白菜馅的,也好吃。”陆奕见她吃得呼呼呵呵地,也很高兴。

    “那我们下次来了再买,就买一个分着吃,既尝了味儿,又不会吃撑。”姜晓立刻把下一顿安排好了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陆奕咬了一口包子,觉得今天的味儿比往常的都好吃,看来厨师手艺越来越好了。

    集市在镇东,面馆在镇西,好在凤翔镇不算太大,两人走了差不多十分钟,来到了陆奕说的面馆前。

    姜晓抬头看着头上的招牌,问道:“凤翔国营面馆,怎么是国营饭店?味道还能有和以前的一样吗?”

    “他们之前被镇政府接管了,但厨师还是原来的厨师,不仅味道好了,卫生也有了保证。”

    听陆奕这样说,姜晓才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现在正是饭点,面馆里人非常多,热热闹闹的,店里没有一张空桌,还有不少人在等位置。也有人心急不愿意等,直接抱着碗蹲在门口就吃上了。

    看这生意红火的样子,姜晓更加放心了,这家面的味道一定不错。

    因为有了半个包子打底,两人便不着急,站在门外边等边聊天,好在面条都吃得快,一拨拨的往外出人,没一会就到了姜晓他们。不过是和别的顾客一起拼桌。

    两人也不介意,陆奕让姜晓坐在位置上,自己到柜台前点了两个三两的清汤碎绍面,外加一个煎鸡蛋。

    趁着等面的功夫,陆奕又出去了一趟,回来时手上拿了一个油纸包。

    陆奕将油纸包递给姜晓,姜晓还没打开牛皮包装纸就闻到一股甜香味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?怪香的。”

    “□□花。”陆奕低声介绍道,“建刚那天说凤翔镇的□□花好吃,又香又脆,就在面馆旁边,我一直记着。”他指了指麻花,问姜晓,“你要不要先尝尝?”

    姜晓心里好笑,这陆奕也是个吃货呢,听到哪里有好吃的马上记在心里了。

    “不用,我得留着肚子吃面条,这麻花拿回家,我们一起吃。”姜晓想了想,拒绝了。

    陆奕张了张嘴,想再劝她一句,正巧服务员将两大碗面端上桌。

    陆奕没有再说,先推了一碗给姜晓,再接过自己那碗,大口吃起来。

    装面的碗还挺大,微微泛黄的面条堆得冒了尖尖,上面有一团黑油油的碎肉渣和白生生的花生碎,乳白色的汤汁里还浮着几片翠嫩嫩的油麦菜,浓腻的肉香随着热气直往鼻子里钻,看了就让人食欲大开。

    色香都有了,接下来就要看看味儿怎么样了。姜晓挑了一筷子进嘴里,立刻就被鲜香的口感折服了。

    她满足地眯起眼,老字号面馆果然名不虚传啊!

    刚刚还觉得这面条价格有些贵,这么一口下去,立马改了心意,觉得这钱花得超值!

    “主要是这碎绍炸得香,再加上花生碎也香,还有他的面汤是用骨头汤调的,所以好吃。其他的也没啥。我们回家可以学着做!”

    大半碗进肚后,姜晓开始分析了。

    这是她妈妈的习惯。以前一家人出去吃饭,遇到好吃的就会仔细品味研究,回家后学着自己做,久而久之,姜晓也养成了这个习惯。

    “好!”陆奕吃得脸红红的,一双眼睛乌黑清亮,盛满了笑意。

    吃完面,两人背着背篓,出了镇,赶着驴车回到青山村。

    刚到村口,远远地看见建国领着两个年纪稍轻的平头少年走过来,对着两人招招手。

    “姜知青,你们去镇上买东西了?”建国看着他们满载而归,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啊,正好我爸妈寄的东西到了,顺便去拿回来。”姜晓回答。

    “你爸妈真疼你!行啊,这么多东西,过冬不用愁了!”建国看得有些羡慕,同时也为两人感到高兴。

    他转向陆奕,压低了声音:“时间定了,下星期五,下午四点老地方集合。”

    陆奕没有说话,只微微点了下头。

    姜晓看他们这么神神秘秘的样子,知道多半在说上山打猎的时间。

    现在离下个星期五还有一个多星期,她正好可以趁这个时间抓紧锻炼锻炼身体,恢复一□□力,免得还没进山就累得不行了。

    上次徒步去龙昌镇的惨况再也不容许发生了。

    要是能恢复到她自己在末世的体力最好不过,说不定能直接打头野猪回来,让大家都饱饱口福。

    几人又在村口聊了几句,就分开各自忙自己的去了。

    姜晓回到家,第一时间就打开了父母寄来的包裹。

    包裹虽然不大,东西还挺多,都很实用。

    有几盒擦脸用的雪花膏,两包补身体的益母红糖,和香皂、麦乳精、奶粉、毛巾一类的生活日用品,但令姜晓没想到的是,这里面居然有一大包用牛皮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香肠腊肉,一看就是姜父姜母自己做的,除此之外竟还有一根鲜红色的手织大围巾。

    因为怕围巾太蓬松,太占地方,姜母用麻绳捆得很板实,小小的一团,在一堆东西中份外耀眼。

    姜晓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,前世高中时她妈妈也给她织过一条,又长又厚,连头都能包起来,围在脖子上特别暖和,让她的同学们羡慕不已,因为在她们那个年代,基本上没有人愿意织毛线了,大家都是买现成的。

    姜晓颤抖着手拿出那条围巾,边解麻绳边掉眼泪,随着围巾徐徐展开,她终于泣不成声,这条围巾和她妈妈织得的一模一样!是同样的双元宝针!

    当初她的妈妈不会织毛线,还专门回娘家找她姥姥学习,是姥姥建议她妈妈打这个针法,这样织出来又软和又蓬松,针法还不复杂,她妈妈作为新手完全能学会。

    每天下班回家,她妈妈哪都不去,就坐在灯光下笨拙地编织,开始还经常织漏针,只得拆了重新织,毛线也搅成一团糟,闹了不少笑话,搞得一直盼望着的姜晓都没了信心,让妈妈放弃算了。

    结果她妈妈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,织好后还用了个漂亮的盒子装起来,做为新年礼物送给了她。

    那年冬天姜晓一直戴着那条围巾,到处跟同学们显摆,惹得好多同学回家要求自己妈妈也织一条。

    可惜那条围巾病毒爆发后丢在了家里,没有带出来。后来每到寒冷的冬天,姜晓在外奔波时,都会怀念那属于母亲的温暖。

    没想到今天在这个世界竟然又看到了相似的一条。

    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但是她知道,以后姜晓的爸妈就是她的亲生爸妈了,她一定会成为他们的骄傲,不再让他们操心,不再让他们难过。

    她把围巾围在脖子上,抚摸着上面的纹路,感受着那温暖,鼻尖萦绕的,全是妈妈身上那熟悉的馨香,仿佛是偎在妈妈的怀里一般。

    她呆坐在屋里,闭着眼睛,沉浸在回忆里,久久不能自拔。

    待情绪渐渐稳定后,她擦干眼泪,又拿出那袋奶粉。

    别看只有一袋,在这个年代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,月初她爸妈就寄过来一袋,这次又寄来了,肯定是自己舍不得吃,全给她了。

    姜晓小心翼翼地将奶粉、红糖等吃食收起来,放在柜子里,打算以后每天都喝一杯,养养身体,帮助体力的恢复。

    腊肉和香肠也和腌肉一起挂在灶上,用烟熏着,想吃了就割一点下来吃。

    今天买的蔬菜还在陆奕那,陆奕嫌沉,没有让姜晓自己背回来,姜晓只得把棉衣棉裤都收到衣柜里。

    正在整理时,陆奕提着东西回来了,姜晓让陆奕把蔬菜放进厨房收捡好,待收拾完衣服,也进到厨房里,则用热水给自己和陆奕都冲了一杯麦乳精。

    “你尝尝,爸妈寄来的,她们还寄了奶粉来。”姜晓将杯子递给陆奕,“我想以后我们每天都喝一杯牛奶,吃一个鸡蛋,我这几天再锻炼锻炼身体,把体力练上去,免得拖你们后腿。”

    陆奕接过杯子,喝了一口,麦乳精不算甜,可不知道为什么,陆奕总觉得喝到嘴里甜蜜蜜的,比他吃过的任何糖都要甜。

    “嗯,牛奶你自己喝就好,我不用。”陆奕又喝了一口麦乳精说道,“你身体弱,需要多补补。”

    奶粉精贵,一点奶粉两个人能喝多久,还不如姜晓一个人喝,多喝几天,能撑到他结算工分,买新的奶粉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?你不喝吗?”姜晓疑惑地问。

    “嗯,我喝不惯。”陆奕低低说道。

    但他其实并不知道牛奶什么味道,从小到大都没机会喝。

    “还有这麦乳精,太甜了,我也喝不惯,你以后别给我泡了。”陆奕舔舔唇,又对姜晓道。

    既然喝不惯,姜晓也不好再勉强,转身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饭。

    “刚才我去还驴车的时候,遇见了队长,问了他返乡过年的事。”陆奕也跟着进了厨房,帮姜晓淘米。

    姜晓没想到陆奕效率这么高,居然已经找队长问了。

    她停下了手中的动作,满怀期待地望向陆奕。

    “怎么样?我们能回去吗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陆奕抬头看着姜晓,嘴角有淡淡的微笑,“没有问题,这次生产队只留一个知青留守,一般都是单身知青。他听说我要和你一起回去,还主动提出送我们去镇上坐车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?”姜晓面上一喜,“那太好了!我今晚就给爸妈写信,告诉他们我们回家过年!”

    姜晓一想到要再见到父母,顿时喜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

    “那我们是不是要准备买票的事了?需要准备什么?”

    “过两天名单确定,队长会给我们开介绍信,用介绍信买票。”见姜晓开心,陆奕心里也喜滋滋的,“我还找队长要了点做泡菜的泡菜水,晚点可以把泡菜泡上。”

    “队长家也泡泡菜啊?”姜晓记得这可是南方的特色小菜,没想到青山村也有。

    “退伍回来的时候,我战友送了我一小瓶,队长的媳妇金婶子吃了觉得好,就找我要了方子自己学着做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啊!以后能帮的忙就尽量帮,谁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呢,是吧?”姜晓摇晃着那一大碗清澈泛黄的泡菜水感叹道。

    陆奕点头表示赞同。

    金婶子的泡菜泡得不错,随着姜晓的晃动,酸香微辣的味道扑鼻而来,她忍不住吞了口口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