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全家村的三个小伙伴,天天叫嚷着互损的绰号。

    瘌头,胖墩和麻吊,越叫越顺口。

    癞头,瘌头的,大家都快忘了我叫赵与莒。

    所以有必要再强调一下:

    我就是赵与莒!

    赵与莒就是日后的理宗帝!

    我这个全家村的放牛郎,如果是太平盛世,怎么也无法跟南宋皇帝挂上钩。

    而我偏偏就生逢乱世。

    这一年,是嘉泰五年。

    公元一二零五年。

    当朝的宁宗帝赵扩,已经稀里糊涂的在金銮殿上坐了十个年头,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挺不是个事儿,内忧外患中,每天都像是走钢丝,早就腻烦得不要不要的了。

    可是,不做皇帝,他又能干嘛?

    他没有徽宗帝赵佶的书法造诣,徽宗堪称羲之第二,他的书法杂糅交汇,独创的“瘦金体”,如“屈铁断金”,有一种瘦挺爽利、秀美雅致的感觉,已经到达了极高的书法功力和心境涵养。

    他也没有南唐后主李煜的双重身份,除了是南唐后主,李煜更是一位享誉文坛的著名词人,他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。一首《虞美人》写尽了亡国后生命落空的哀歌:

    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

    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
    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

    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
    既然别无他长,也只能将就着做做乱世之尊。

    其实,宁宗的命运哀歌,并非是他自己造成的。

    而是五十年前高宗皇帝埋下的雷。

    那一年,岳飞被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祸害。

    金人自此肆无忌惮。

    连发十二道令牌的秦桧,被后人制成了跪像,日日跪拜在位于西子湖畔的岳墓前,还要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的吐沫飞溅和蔑视目光。

    其实,明眼人都很清楚,秦桧也好、万俟卨也罢、都仅仅只是挡箭牌,高宗帝赵构才是最想岳飞去赴死的人。

    只有赵构才握有岳武穆的生死大权。

    想想也是,岳飞不死,直捣了黄龙,把徽宗和钦宗这两位哥哥风风光光的接了回来,那他高宗帝也许连口汤都喝不上了。

    高宗在位时,曾发生过苗傅、刘正彦两位禁卫军首领逼迫他禅让太子赵旉之乱。在苗、刘二人威逼下,高宗只能宣布退位

    奈何苗傅、刘正彦行武出身,勇猛有余,智慧不足。他们以为逼迫赵构退位,让幼帝登基,自己就可以大权在握。却没想到,韩世忠、张俊、刘光世等将领在收到密报后,迅速从各自防守区域率领勤王大军直逼临安。

    苗、刘二人看到苗头不对,只好又请赵构复位。两人率部仓皇出逃,途中为勤王军所获,在建康(今南京)被磔刑处死。

    “苗刘兵变”后,高宗唯一的儿子赵旉因惊吓过度而亡;赵构本人也因故失去了生育能力。

    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从此绝嗣

    这场兵变虽以流产告终,但高宗对武将由此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感。随着岳飞所率领的“岳家军”崭露头角、所向披靡,再加上岳飞上马能征战、下马能治军,更令赵构心生恐惧,起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念头。

    高宗之后,光宗、孝宗日子过得不咋地。

    宁宗也曾经有过短暂光复之志的想法和行动。

    同年,依韩奏请,他下诏攻金。在准备远未充分的情况下,招致战败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宁宗被迫同意签城下之盟,与金议和,搞了一份丢尽祖宗脸面的嘉定和议书。

    主要条款为:金、宋改称伯侄之国,赔偿金朝银三十万两、绢三十万匹、钱三百万贯,杀韩侂胄函韩侂胄首于金;金退出所占南宋的淮南、陕西等地。

    这些条款,远比孝宗与金朝订立的和议条款更具屈辱性。

    自此,宁宗心灰意冷,萌生退意。

    万万没想到,自订立辱国条款后,多位皇子竟先后夭折,没有一个存活下来的。

    现炒现卖已时不我待,后宫造人也肯定于事无补了。

    宁宗只能亲自出马,招呼也不打,径直跑到堂弟家中选人。

    当他和堂弟在王爷府花园喝茶聊天时,正遇上十五岁的赵竑带着两个妹妹结伴而行,来到宁宗面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