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昨夜落了一场如酥润雨,初春的清晨空气清爽宜人,铺子前的青石板路被涤荡的干干净净,街旁的几株杏花树在夜间悄然全绽,清淡的芬香沁人心脾,几位排队的食客无心赏景,只迫不及待的往铺子里张望。

    此时,正是“食来香”包子铺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。

    排在最前头的男人将铜板放到收钱的木匣子里,大声道:“来五个包子,两个肉馅,三个素馅的。”

    闻言,铺子里低头忙碌的少女抬眸浅笑一下算作招呼,白皙纤细的素手熟练地将包子放在宽大的荷叶中,然后双手递出,悦耳的嗓音如甘泉叮咚、珠落玉盘,“您拿好,好吃再来。”

    那男人突然脸色一红,嗫嚅着嗯了一声,接过包子后停顿了片刻,后面响起不耐烦的催促声:“买完了还不快走?在这磨蹭什么?”

    男子瞥了一眼后方排队的人,这么一会儿,已经排成了长长的一列,若不离开,只怕会耽误包子铺的生意,他踌躇一瞬,才不情不愿地转身走开。

    后方的人马上往前挪了一个位置,笑着道:“沈姑娘,老规矩,来三个包子。”

    沈瑜颔首浅笑,这位是经常光顾包子铺的熟客王大哥王山,她毫不迟疑地将蒸屉中的包子拣出,在一旁忙着包包子的春燕却在心底暗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她知道,这包子铺生意好,不光是因为包子馅料好吃,卖相好看,更重要的是,她们家小姐人长得貌美若花,引得一群人借着买包子的名义争相来看。

    她用眼角的余光打量过去,沈瑜眸光清澈、神色如常,含着笑意与人打招呼,熟练地将包子递给顾客,好像这就是她本来的营生一样,丝毫没有什么扭捏与难为情。

    也是,沈家遭遇了这么大一场变故,原本如温室娇花一样的姑娘,转眼便长大成为了可以为家人遮风挡雨的港湾,比这更大的难堪都承受过,还在乎这点打量的眼光吗?

    日上三竿,送走最后一位光临铺子的食客,沈瑜开始清点木匣子里的铜板,今日进项不错,共卖了三百文钱。

    她把铜板放好,又将柜台前卖空的蒸屉逐个收起,再抱到铺子里间去清洗。

    春燕忙将手上的面粉拍干净,急着喊道:“小姐,快放下,这种重活让我来做,你别沾手。”

    沈瑜已经抱着蒸屉向里间走去,温柔软糯的声音从帘子后传来,“你去帮张妈揉揉腰,忙活这么久,她得腰疼了。”

    春燕应了一声,这包子铺里仅有她们主仆三人。沈瑜在柜台前收钱卖包子,她负责现包,张妈则在后厨看灶上的蒸屉,不过,这包子的肉馅素馅都是她老人家调好的。

    春燕利索的收拾干净面板,走到后厨,张妈已经将蒸屉从沈瑜手里抢了过去放在盛满清水的木盆中,看到春燕过来嘴里还数落道:“怎么能让小姐做这种粗活?”

    春燕没有辩解,只抿唇笑笑,她蹲下身来,拿起一旁的丝瓜络子刷蒸屉,“您老人家快去歇会吧,咱这包子铺还指望您坐镇呢,若是您老腰疼,明日的生意可就做不成了。”

    沈家出事后,宅里的仆从走的走散的散,总共就剩了张妈与春燕两个人。

    张妈为人良善,平时拿春燕当闺女疼,对沈家更是忠心耿耿,连沈夫人都对她十分敬重,无论她数落什么,春燕自然不会回嘴。

    沈瑜擦干额头的汗珠,又倒了三盏茶,放在一旁半旧不新的小桌上。

    她听见春燕的打趣唇角上扬,一双含着笑意的明眸潋滟生辉,她探手端过一只圆凳放在张妈身旁,“春燕说的是,张妈还得好好休息才是。”

    张妈拗不过两人,只好坐在圆凳上喝了口茶,三人忙碌了大半个时辰,才将包子铺的东西清理干净,一一归位。

    包子铺落了锁,三人回到城郊的宅子还得两刻钟,等到明日天色未亮时,便会接着到这铺子中忙活。

    ~~~~~~

    眼看着三人渐渐走远,藏身在对街食肆二楼的张家小厮来庆也溜了出来,迅速的去向自家公子张洵汇报情况。

    张家富庶,其父兄在朝中捐了个虚职,以经商为主,家中积财万贯,张洵刚过弱冠之年,已经成亲,院中还有一位妾室和一个通房丫头。

    但自从沈瑜被退了亲,他就命人盯紧了沈家的一举一动。原因无他,沈瑜的美貌他倾心已久,如今有了机会,绝不能再轻易地错过。

    张洵偎在廊檐下的躺椅上,懒散的支起半条腿,用手里的乌木扇柄逗弄旁边架子上的鹦鹉,鹦鹉顺势低头啄了几下扇柄,张洵觉得好玩,他打个响指,那鹦鹉就拍拍翅膀大声叫道:“公子吉祥!公子吉祥!”

    一旁的丫头穿着轻薄的襦裙,露出脖颈下大片白皙的肌肤,她娇笑着将盘中剥好的瓜子递过去,张洵拈起一枚瓜子抛过去,那鹦鹉竟然准确的仰头接过吞下,动作一气呵成。

    来庆小跑着回到了张府,到张洵院中的时候呼吸还有些不稳,他站定粗喘几口气,冲着廊檐下道了声:“二爷,我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张洵听到来庆的声音,马上从躺椅上坐起身来,他屏退丫头,压低声音说:“怎么样?”

    从早上“食来香”包子铺开门做生意起,来庆就蹲守在对面观察,他将看到的情形一五一十的道来,“铺子辰时开业,将近午时才会关门。今日还是沈姑娘在柜台前收钱卖包子,我粗略数了数,有五十人买包子,一个包子两文钱,每人买两到五个不等,估摸着能卖三百文钱左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