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第八十章

    宫宴之上,气氛一片凝重。

    魏昭听到了武宁侯提到宁王的时候,定定的盯着武宁侯,眼睛里闪过一道寒光。

    “大胆武宁侯,皇上面前岂容你信口开河口出狂言?宁王殿下乃是抵御外敌为国尽忠而死,如何能与那通敌卖国的罪人放在一起相提并论?”

    迫不及待跳出来的人正是皇上那边的人,但魏昭不仅没有觉得此人忠心,反而在心里骂一声蠢货。

    这是生怕别人将这二人联系不到一起吗?!

    确实很多本来反应不过来的官员,如今听了这人的话,一下子从中提炼出了重点。

    这二人的死因虽然不尽相同,但是他们的死亡都能跟外族扯上关系,武宁侯能将他们二人放在一起说,恐怕这点牵扯之处应该不是巧合。

    可若不是巧合,那他们之间究竟会有什么联系呢?

    武宁侯的声音适时的响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皇上,我陆岳自掌兵权以来,可以说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朝廷,只有愧于妻儿。

    本来不该拒绝皇上好意,但此事牵连甚广,臣怀疑此事或有外族参与其中推波助澜,意图再次筹谋大楚,所以在事情未水落石出尘埃落定之前,请恕臣不能从命,不能自己安享富贵。”

    武宁侯的话,可以说说的是明明白白了。

    如今朝中群臣也基本都明白了过来,此事乃是皇上有意想对武宁侯明升暗降收回兵权,但武宁侯拒绝了。

    魏昭的眼神已经完全的冷了下来。

    他虽然已经预测到了武宁侯绝不会乖乖束手就缚,但他如此不识抬举依旧让他十分生气。

    但魏昭此时并没有发作,反而朗声笑了两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既然武宁侯不服老,那大楚的边境还要有劳武宁侯多担待一些时日了。来,众卿,与朕一同敬武宁侯一杯!”

    魏昭仿佛毫不在意的态度,众臣俱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。

    武宁侯和陆澹却借着袖子的遮掩,并未将酒水入口。

    虽然他们觉得魏昭大概率不会在酒水里动手脚,但已经到了这样对立的境地了,多防着点总是没错的。

    很快在魏昭的示意下,美轮美奂的歌舞缓缓的从宫宴两侧进入了广场中央。

    但往日里总能吸引到群臣大部分目光的歌舞,此时仿佛此时失去了颜色一般。

    在场的所有人俱都是心不在焉,神思不属。

    甚至觉得今日皇上的这个生辰宫宴,有些过分难熬了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,收回兵权的事情,这些奉行君君臣臣的大臣们,大多都会站在皇帝那边才对。

    但现在哪怕是如姜大人这样的古板迂腐之人,也觉得兵权放在武宁侯手里好似更加的安稳一些。

    朝中有一部分老臣,是经历过先帝在位时期,楚国差点被外敌灭国的时候的,对当时连翻换将却依旧节节败退,直到武宁侯力挽狂澜之事还历历在目。

    对武宁侯掌兵权天然就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踏实感。

    况且满朝文武,没几个人认为武宁侯真的有不臣之心。因为武宁侯掌兵权的这些年来,可以说在有些时候,只要武宁侯真的有这个想法,朝廷是无法抵抗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初先帝将宁王派往边关,要让人去取代武宁侯的时候,武宁侯若眷恋兵权心一狠,恐怕直接就改朝换代了。

    但武宁侯却二话没说,老老实实的就孤身回了京都,若非边关又发生了宁王之死的变故,武宁侯当初已经一副安心生活在京都的架势了。

    宁王之死之后,武宁侯又扔下了妻儿回了边关,发狠一样的将边关搞事的外族杀了不知多少。可以说武宁侯如今的兵权和名望都是他杀出来的。

    只可惜边关之外幅员辽阔,终究没有办法斩草除根。

    当然,除此之外左右百官心态的最大原因应该是皇上这些时日以来,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不顾身份抢夺臣妻,甚至算算时间,今日出生的那个孩子什么时候有的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在武宁侯掌兵权的时候,都敢这么肆意妄为,着实不怪武宁侯不放心。

    建立玄鸟卫给百官头顶都悬上一柄不知何时落下的刀,随时随地,任何官员都有可能成为刀下之鬼,甚至连个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和说法都不用给。

    此种情况下,文武百官又怎么会站到皇上的立场考虑问题呢?他们充分的理解武宁侯的危机感。

    对着这位皇上,谁能没有呢?

    至于武宁侯提到的宁王和韩大人之死,所有人甚至都不敢细想究竟,皇上真的太过随心所欲不择手段了。

    这种随心所欲不择手段,如果再加上至高无上的权柄,那绝对是一场灾难。

    跟随魏昭一起过来的后宫嫔妃们,听见舞乐响起的时候,不少人才如梦初醒般的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她们刚刚看见的是朝中争斗吗?

    武宁侯和皇上之间?好似皇上还是落于下风的。

    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。

    偷偷的左右看看,见不少人都是一样的反应,才慢慢平缓了心情。

    与贤妃因为一起办宫宴,以及谢芳华存在而关系紧密了一些的嫔妃,都不由的看向贤妃的神色。

    后宫之中谁不知道,贤妃与武宁侯夫人之间的关系的,为此后宫之中不少人都给贤妃几分颜面的。

    谁曾想到,前朝之中,皇上竟然已经与武宁侯到了这种地步?

    贤妃如坐针毡却强撑着平静的笑脸,脑子里乱糟糟的。

    虽然她已经在皇上面前与武宁侯府勉强撇清了关系,但血亲关系摆在这里,总是有些尴尬的。

    况且她从心里也觉得,皇上这过河拆桥的意图有些太过明显和急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