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1、雄州

    公元1115年,是北宋政和五年、辽国天庆五年、西夏雍宁二年。这年农历乙未,属相为羊。这一年,对北宋来说有些事值得一提。例如:宋徽宗正式确立长子赵桓为皇太子;负责军事的宦官童贯,统率宋军对西夏作战,一胜一败;二十七岁的何栗与二十六岁的秦桧,都进士及第步入政坛,何栗是头名状元;赵遹受命,平定泸南晏州卜漏叛乱……等等。

    然而,北宋的这些事,与发生在辽国的一件事相比,似乎皆不足为道。

    辽国东北部(即今东北地区)有一个古老民族,称作女真人。这年正月,女真人部族首领完颜阿骨打,在北部一个叫会宁(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)的地方登基称帝,公开向辽国皇帝天祚帝挑战。女真人要摆脱契丹人的统治与压迫,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国家。

    从此,女真人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。中国历史政治的格局和走向,将发生深刻巨变。

    然而,辽国统治者包括天祚帝在内,对女真人根本瞧不起。他们认为,女真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边远的山林之地,经济落后,生活困苦,又没有文化,不可能成就大业。

    对于女真人的政治动向,北宋朝廷则基本上是一无所知。直到这年三月,一封来自辽国燕京的蜡丸密信,才让北宋朝廷对女真人产生了一定的兴趣。

    这年三月初四早晨,北宋河北东路边关重镇雄州(今河北雄县),在淡淡的白雾中醒来。晨风习习,空气中飘散发着初春的气息。

    雄州城里最有名的建筑是瓦桥关,也叫火帝阁,是唐代所建。一座大门洞横跨街心,南面墙上嵌有“雄关”两个大字。门洞上面建有庙宇,专供百姓祭奠用。祭奠文昌帝君时朝南拜,祭奠火神时则朝北拜。

    雄州原名叫瓦桥关,曾随燕云十六州一起,被辽国占领。公元959年,后周世宗柴荣领兵北伐,收复瓦桥关之后,改名为雄州。雄者,巍然勇猛也。大概柴荣是想以此彰显武功,威慑辽国。

    州衙位于南关大街,距离瓦桥关不远。知州名叫和诜,五十岁左右,家住东京,独自来此做官。这天一大早,和诜在庭院里漫步。院中有棵大杏树,杏花初绽,翠红乱点,满树胭脂,争奇斗艳。望着满树繁花,和诜觉得神清而气爽。和诜来雄州任职仅两年,可这棵大杏树树龄至少已有十年。

    这时,白沟河驿站的驿官忽然登门,给和诜送来一枚蜡弹。所谓蜡弹即蜡丸,古人常以此传递机密文书。这是一枚来自辽国燕京的蜡弹,里面装有一封密信,全文如下:

    “天庆五年三月四日,辽国光禄卿李良嗣,谨对天斋沐裁书,拜上安抚大师足下:

    良嗣族本汉人,素居燕京霍阴。自远祖以来,悉登仕路。虽披裘食禄不绝如线,然未尝少忘尧风。欲褫左衽,而莫遂其志。

    比者,国君嗣位以来,排斥忠良,引用群小;女真侵陵,官兵奔北;盗贼蜂起,攻陷州县;边报日闻,民罹涂炭;宗社倾危,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迩又天祚下诏,亲征女真。军民闻之,无不惶骇。揣其军情,无有斗志。良嗣虽愚赣无知,度其事势,辽国必亡。

    良嗣日夜筹思,偷生无地。因省易系有云:见机而作,不俟终日。语不云乎: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良嗣久服先王之教,敢佩斯言,欲举家贪生,南归圣域,得复汉家衣裳,以酬素志。

    伏望察良嗣忱诚不妄,悯恤辙鱼,代奏朝廷,速俾向化。傥蒙睿旨,允其愚恳,预叱会期,俯伏前去,不胜万幸。”

    密信写在缣帛上,字体隽永,飘逸潇洒。和诜反复看了数遍,仔细琢磨含义。

    写信人名叫李良嗣,是辽国一位光禄卿官员。光禄卿掌管祭祀、朝会、宴乡、酒醴、膳羞等职事。

    但辽国官制与宋朝有所不同。辽太宗当年占据燕云十六州后,采取以“本族之制治契丹,以汉制待汉人”的政策,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两套官僚机构。一是辽官机构,叫北院,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。二是汉官机构,叫南院,掌管境内汉人州县等事。北院辽官俗称北面官,南院汉官俗称南面官。由此来看,李良嗣是南面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