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对于跨海去辽东,联合女真,共同伐辽,朝廷内部看法并不统一,有不少大臣持反对意见。太宰郑居中就是其中一个代表。

    所谓太宰,就是尚书左仆射。自政和二年开始,蔡京作为太师,总领门下、中书、尚书三省。于是,蔡京将尚书左仆射改称为太宰,将尚书右仆射改称为少宰。

    郑居中是宋神宗朝代宰相王珪的女婿。因此,他自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以来,人脉一直很好,官位也是步步高升。

    同时,郑居中也很会拉关系。他本来与郑皇后并不相识,就是因为都姓郑,都是开封人,他就对人说,自己是郑皇后的叔伯堂兄。而郑皇后可能出于某种目的,竟然也确认了此事。

    郑居中当年曾为蔡京复相出过不少力,他以为蔡京复相后,一定能重用自己。但是结果令他很失望。后来,他便改变立场,处处与蔡京作对。他这样做,反而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。因为宋徽宗需要有大臣来牵制蔡京,于是,就提拔郑居中任太宰,以防止蔡京独断专权。

    然而,蔡京手段老辣,作风强硬,所有大事均由蔡京决断,郑居中根本插不上手,除非宋徽宗进行干预。

    在联合女真、共同伐辽这个问题上,郑居中又与蔡京作对,他多次劝谏宋徽宗信守与辽国盟誓,停止联盟计划。可宋徽宗听不进去。

    这天,郑居中又在朝堂责备蔡京说:

    “朝廷遣使,入女真军前议事,夹攻大辽,出自赵良嗣,欲快己意。公为首台,国之元老,不守两国盟约,辄造事端,诚非庙算。

    且在昔章圣皇帝与大辽昭圣,立誓至今几二百年。兵不识刃,农不加役。虽汉唐和戎,未有我宋之策也。公何以遂兴此举?

    且兵者不祥之器,势不获已,即可暂用。昔景德中,辽人举国来寇,真宗用宰相寇准之策亲征,后遣使议和。自此守约,不复盗边者三十九年。及庆历中,契丹聚兵境上,以求关南地为名,仁宗用富弼报聘增币。观真宗、仁宗意不欲动兵,恐害生灵。坚守誓约,至今一百十四年,四方无虞。今若导主上弃约复燕,恐天怒夷怨。切再熟虑,无遗后悔。事系宗庙,岂可轻议?

    又况用兵之道,胜负不常。苟或必胜,则府库乏于犒赏,编户困于供役,蠹国害民,莫过此也。脱或不胜,则患害不测。”

    蔡京说:“皇上厌岁币二十万匹两,故有此意。”

    郑居中说:“岁币五十万匹两,比之汉世与单于和亲,岁尚给一亿九十万,则今与之岁币,未为失策。盖圣人重惜生民之本也。载在史策,非妄言也。”

    蔡京说:“上意已决,岂可沮乎!”

    郑居中说:“使百万生民肝脑涂地,公实使之。未知公异日如何也!”说罢,郑居中遂作色而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