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王黼对李处温父子之死感到很惋惜。这天午后,他悄悄走出皇城,来到相国寺大雄宝殿,为李处温父子奉上几柱香火,以表示自己对他们的哀悼之情。

    相国寺是一座皇家寺院,规模宏大,占地五百多亩,殿宇磅礴,院落深广,僧侣千余人,僧房万余间。宋徽宗有时也来这里举行一些祈祷、祝寿或者外事活动。

    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,每月初一、十五和逢八的日子是开放日,那时候,相国寺就变成了一个大市场。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,人头攒动,熙熙攘攘。有来烧香拜佛的,有来摆地摊做各种买卖的,有来闲逛看杂耍的,也有来偷鸡摸狗的,各色人等无所不有。

    今天不是开放日,庙内很清静。花草幽幽,古树肃肃。大殿里头,佛祖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,面相庄严,佛光闪闪。大殿两廊,悬挂着一些当朝历代名公的诗词名句墨迹。王黼来过多次,每次都要对这些墨迹欣赏一番。

    王黼停下脚步,仔细端详着蔡京题写的一首诗:

    “万物生乎天地间,荣枯造化皆大观。四时气运无穷尽,天下文章意在先。”

    蔡京书法很有特色,笔法姿媚,字势豪健。但今天吸引王黼的,既不是蔡京书法的艺术性,也不是这首诗内容的哲理性,而是蔡京的落款:司空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中太乙宫使、尚书左仆射、太尉、太师领三省、鲁国公蔡京。

    名字落款越长,说明资历越老职位越高。对于蔡京这么长的落款,王黼深有羡慕之色。

    随行幕僚张世礼问:“为何关注蔡元长?”

    王黼回答说:“无他,没想到元长有这么多官职!”

    张世礼说:“太宰若能承当一大事,元长官职不难致。”

    王黼没回答,但他心里明白,张世礼所说的大事就是收复燕京。

    张世礼与王黼是老乡,都是开封相符人,但年龄比王黼大十几岁。他身材瘦小,脸似马面,一对三角眼经常眯缝着,深不可测。他跟随王黼已经多年。

    现在燕京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。耶律淳死了,萧德妃执政,这应该是出兵北上收复燕京一个大好时机。王黼暗想,收复燕京大计不能停顿,要继续说服皇上出兵北伐。对于宋神宗留下的那份关于收复燕京的遗嘱,王黼当然也知道。他与童贯都有封王的梦想。

    如果将来收复燕京成功,不知皇上能不能给自己封王?自己曾在仕途上连跳八级,开创大宋历史之先河,不知能不能再开创一次?到那时,自己的落款肯定会超过蔡元长。

    这天,宋徽宗接到中山府知府詹度的奏章,说耶律淳病逝之后,有不少燕人越境而来,他们都说现在契丹国家无主,女真大军即将占领燕京,所以,燕人人心惶惶,都愿意归土大宋。詹度建议,可趁机出兵北上,收复燕地故土。

    宋徽宗有所心动,但又顾虑重重。他既想趁机捞一把,又怕偷鸡不成反蚀把米。所以,左右为难,难下决断。

    王黼支持詹度的建议,说:“詹度所言十分有理。现在耶律淳已死,燕京人心慌乱,萧德妃乃一女流之辈,能有什么见识?我军完全可以趁机北上,一举夺取燕京。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,必须当机立断,不能让女真人抢先占据燕京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到了宋徽宗的心坎上,宋徽宗最担心燕京被女真人抢去。宋徽宗说:“时机很好,这毫无疑问。可是,朕担心财政困难。上次平定方腊暴乱花费很大,现今若再起兵北伐,朕担心拖垮国家财政。”

    对于财政问题,王黼当然更清楚。现在朝廷虽然每年收入不少,可支出太庞大,难免捉襟见肘。虽然精简了一些机构,裁汰了一批冗员,但成效并不很显著。如果一旦正式对辽开战,所需费用物资,的确不可计量。

    王黼开始绞尽脑汁苦苦思索,寻求对策。

    张世礼见王黼闷闷不乐,便问道:“相公是不是有啥心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