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不管“班荆”一词有什么典故来历,高庆裔对于下榻在郊外班荆馆仍耿耿于怀。他觉得,即使这驿馆条件再好,也是地处郊外,并不是接待贵客之地。他要尽力争取搬进城内都亭驿。他知道都亭驿才是东京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驿馆。在哪个驿馆下榻,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自己待遇的问题,更是事关大金国的面子。

    第二天,高庆裔对赵良嗣说:“我们是大金国皇帝派遣的正式使者,不能总住在这荒郊野外吧?从前,契丹使者每次来访,你们都安排在都亭驿,为什么对我们如此轻视呢?”

    赵良嗣见高庆裔还在计较驿馆,连忙解释说:“高副使千万不要误会,我们绝无轻视之意。只因为现在,我们两国往来之仪未定,所以才做如此安排。将来一旦确定,立即按照礼仪约定之规格办理。其实,两个驿馆条件差不多。当年刚跟契丹修好之时,也是这样办的。”

    北宋宣和年间,国家对外交往很活跃,来大宋的各国使节很多,也很频繁。在接待方面,大体上是实行一国一馆的制度。譬如,辽国使者,都安排在都亭驿接待。西夏使者,一般在都亭西驿或来远驿。高丽使者,安排在外城同文馆。南番、交州、西番、大食、龟兹等使者,都在怀远驿接待。而吐蕃、党项等使节,则在礼宾院接待。上次女真使者来京,安排在同文馆,对外宣称他们是高丽使者。因为当时宋朝与女真交往一直处于秘密状态。按照一馆一国原则安排使者下榻,一方面体现了对客俗的尊重,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保密与安全的需要。

    高庆裔忽然从包中拿出一卷文件,慢慢打开,说:“这些都是契丹例卷,你看看,当年契丹来使,是安排在班荆馆吗?全部安排在都亭驿。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安排的,赵馆伴,你何必扯谎呢?”

    赵良嗣吃了一惊,没想到金使竟然携带辽国历史文件而来,真是有备而来。赵良嗣大致翻阅了一下,说:“这些例卷记载不很完整,并不是我扯谎。要不这样,我现在就去请示一下王相公,请你们搬进都亭驿。”

    高庆裔一听这话,脸色顿时和悦起来。

    赵良嗣来到都堂,将此事向王黼作了汇报。王黼沉吟半晌,不敢做主,他们一同来到崇政殿禀报宋徽宗,请皇上定夺。

    宋徽宗想了想,说:“辽使早已断绝,都亭驿也已闲置许久。辽国即将灭亡,今后不可能再有辽使来访。金代替辽,已成必然。从今往后,金国使者,一律安排在都亭驿。对他们所提之要求,要尽量满足,要盛情接待。另外,对于十六州的具体范围,你们与金使重新划定了没有?”

    赵良嗣回答说:“已向他们提出过多次,可他们的说法是,对于土地计议之事,他们没获得皇帝授权,不敢多言,如果有什么要求,大宋可派回使去金国,与金国皇帝商议。”

    宋徽宗说:“那天,他们对朕说,奉皇帝派遣,来此计议旧汉地之事,怎么忽然又改口呢?看来,女真人很狡猾,你们要小心提防。”

    赵良嗣与女真人将领有过交往,对此很有体会,很有感触。他说:“女真人生活于苦寒之僻壤,吃苦耐劳,体格健壮,性格豪爽,而又诡计多端,的确需要小心应对。”

    随后,赵良嗣回到班荆馆,通知高庆裔:“皇上特批,你们现在就可搬进都亭驿。”

    乌歇与高庆裔都很兴奋,特别是高庆裔,他在心里把这次搬迁,看成是一场外交战的胜利,他觉得自己为大金赢得了一个大国地位。

    都亭驿位于御街前边不远处的闹市区,对面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经营珠宝玉石的店铺。街两侧还有许多小铺面,卖纸卖画,卖四季水果等。站在都亭驿大门口,就能望见皇宫正门宣德楼。

    宣德楼前是御街,道路很宽,约有二百余步。街中心是御道,普通人马不得在御道上行走,可以在街两侧行走。御道中间砌有两条御沟,流水清澈,栽种着莲荷,岸边则生长着桃李梨杏等果树。春临大地时,杂花相间,错落有致,一眼望去,满目绚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