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宋徽宗任命赵良嗣为国信使,马扩为国信副使,马政为送伴使,令他们同乌歇和高庆裔一起,去往金国。

    此时马扩尚在雄州,接到命令后,刚要动身回京,忽然朝廷又发来一份通知,令他不必回京,可直接去济南府,在那里等候赵良嗣一行。

    几天后,马扩在济南府与赵良嗣、马政、乌歇、高庆裔等人汇合,启程东去。他们打算依旧从登州乘船,跨海去往金国。

    途中,马扩问赵良嗣:“朝廷这次派我们出使金国,欲议何事?”

    赵良嗣回答说:“此去主要是告知金国,若我朝兵马能乘胜夺取燕京,那么金军就不必入关;若未能取胜,即请金军进入燕京城北,本朝兵马进入燕京城南,南北夹攻燕京。你看了国书和事目,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,赵良嗣拿出国书副本和事目文书,交给马扩。

    这封国书是宋徽宗亲笔所书,内容如下:

    “使航洊至,聘礼增华。载惟修睦之勤,益稔缔交之厚。且承亲临军旅,远抚封陲,用申吊伐之仁,以讫威怀之略。逖闻风义,深感忱诚。

    自审举军至西京,即遣童贯等领重兵相应。河北、河东两路,屡败契丹,俘馘甚众。军声早震,谅已具知。所有汉地及夹攻等事,并如昔日遣赵良嗣所议,与累次国书,并马政所赉事录。大信既定,义无更改,其余具如别录。

    大军屯驻,并边已久。冀敦守信约,来应师期。共成取乱之图,永洽善邻之契。

    候当秋凛,顺保天和。今差太中大夫徽猷阁待制赵良嗣等充国信使、副。有少礼物,具诸别幅。专奉书陈达。不宣。谨白。”

    事目文书的具体内容是:

    “一、昨遣赵良嗣计议,及累次国书所载,并令马政赉执事录所议汉地等事,系五代、唐以后,所陷营、平、幽、涿、蓟、檀、顺、蔚、朔、应、云、新、妫、儒、武、寰等州,旧汉地汉民。幽州系今契丹所称燕京,其余州县有契丹废并及改正名号去处,候收复讫,彼此划定封疆。

    二、自闻举兵到西京,即遣太师童贯等领兵相应。大军自今年四月以后,屯驻河北路极边,累与接战,大获胜捷。依照原约,合应夹攻,以未见金国进兵夹攻,故未曾深入。缘契丹日近犯边,若固追袭,乘势尽收燕地,不须夹攻外,若未收复,即合依原约夹攻。所谓夹攻者,系本朝自涿、易等处进兵至燕京,金国自古北口等处进兵至燕京。西京管下汉地,候收复燕京毕日,彼此夹攻。其汉地外地土,合属金国占据。

    三、契丹旧主现在天德军以北夹山一带藏泊,现带领所借夏国兵马及勾取朔州等处正军、乡军护卫,欲御敌金国。燕京现在正搬送银绢赴旧主处充赏。设夏国来人兵,其旧主若不剿除,于金国终为后患。

    四、夏国素务矫诈,昨闻尝遣使金国贺功,其实力助契丹,至公行文字诋毁金国甚切,及勾集反兵借与契丹。闻累与金国接战,已占据契丹金肃州、河清军、天德军、云内州,若不讨伐,常作堤防,必为金国深患。其诋毁文字,可附与使人。近据河东路缴得金国军前元帅府牒,内一节称:燕京路,候秋凉以兵收去。三国期间,将欲如何?又牒称:二国往来事,虑有下手先后。据此,虽意是夹攻,缘文字语言未是,彼此合守夹攻原约施行。”

    马扩看完国书与事目文书,扺掌大惊。他对赵良嗣说:

    “金国因为没得到我军出兵之通报,担心我军夺取燕京之后,守住关口,他们不得入关,得不到岁币,所以才派遣乌歇和高庆裔出使我朝。他们来的目的,无非是这样两个:一是接续和义,以邀岁币;二是刺探窥伺我朝动向和趋势。幸亏他们还不知道种师道和杨可世兵败白沟之事。

    我们到达金国后,可以这样对他们说:那年,送曷鲁等使者回国后,我们一直在等待贵朝回音,不料贵朝竟寂然无声。我们猜想,可能是舟船在海上遇到风浪或者发生了其它事故,所以没来通报。后来听说贵朝已出兵,于是便举兵北上,意欲夹攻。要是围绕这个主题来作国书就好了。

    可是,现在国书和事目中,处处自示懦弱,尽露腹心,倾身依靠金军帮助,直接许诺金兵入关,如此则大事去矣!日后,金军窥伺欺凌之患,岂可量哉!

    现今当务之急是,朝廷应催促宣抚司赶紧进兵,一举攻克燕京,以振中国之威,以杜绝日后金军对我轻侮之患。”

    赵良嗣闻言愕然,半天才反应过来,说:“我朝兵力不支,不依靠金兵,能收复燕地吗?不以金帛诱之,不借用金兵之力,何以得燕?在国书中,皇上已明确指出了两种可能,已做好了两手准备。”

    马扩埋怨道:“你既然知道我朝兵力不能夺取燕京,为何不直接向皇上奏明?那样,我朝便可与女真划好国界,让他们自取燕京,我朝则急修边备,守住白沟旧界,以保我故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