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郭药师降宋的消息传到京城,朝廷上下都很兴奋。王黼率百官来到紫宸殿,向宋徽宗称贺。宋徽宗下诏,任命郭药师为恩州观察使,依旧知涿州军州事;任命张令徽为左武大夫洮州防御使,刘舜臣为武功大夫秦州防御使,甄五臣为武翼大夫怀州刺史,赵鹤寿为右武大夫恒州刺史,龚诜、赵拱、韩璧为朝散大夫直秘阁;其余将校,也都各有官职。

    散朝后,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李邦彦,向宋徽宗建议说:“现在连得涿、易二州,是一件大喜事。臣建议设宴相庆,君臣共欢。”

    李邦彦,字士美,怀州(今河南沁阳)人,自号“李浪子”。出身于一个银匠世家,从小熟悉市井社会,油嘴滑舌,应对敏捷,相貌英俊,能歌善舞,唱戏填词踢球样样都很内行,尤擅长踢球,与宋徽宗、高俅同属一流球员,因此得到宋徽宗赏识。

    李邦彦与王黼不和,二人经常明争暗斗,大臣们看得很清楚。

    作为皇帝,宋徽宗愿意看到朝臣之间有矛盾,而不愿看到他们密切交往。大臣之间如果拉帮结伙,结党营私,不仅可能危害政权,更可能危害皇权。宋徽宗对此很警惕。

    君臣相聚,饮酒属对,填词作诗,赏花品茗,唱歌演戏,寻欢作乐,在北宋皇宫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。北宋历朝皇帝,似乎都喜欢与朝臣欢宴。而宋徽宗更为突出,更为热衷。因为宋徽宗是书画大家,身上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民主作风。他与王黼、蔡攸、李邦彦等大臣,年龄相近,兴趣相投,因而私下里交往更密切,有时比较随便,甚至不用行君臣之礼。

    这天中午,宋徽宗在延福宫睿谟殿设曲宴,招待重臣。参加宴会的重臣有八位,即:宰相王黼、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内侍梁师成、开府仪同三司太尉高俅、知枢密院事郑居中、中书侍郎张邦昌、尚书左丞王安中、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李邦彦、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等。

    殿外高竹崇桧,林木蓊郁;殿内觥筹交错,欢声笑语。御宴所用之器皿,皆瑰丽无比,光彩照人。美酒佳肴,韶乐美女,香气四溢,恍如天境。君臣欢聚一堂,其乐何其融融。

    酒过五巡,宋徽宗忽然产生了艺术冲动,起身说:“朕想挥毫作书,大家随朕一同去保和殿。”

    众臣兴高采烈,前呼后拥,沿着一条清幽幽的花径,前往保和殿。大家对皇上的书法艺术都很崇尚,很仰慕,都想亲眼目睹一下皇上挥毫泼墨的情景,一饱眼福。

    保和殿原名宣和殿,建成于绍圣二年(1095)四月,向太后曾在此殿垂帘听政。大观二年(1108),宋徽宗对宣和殿重加修缮,亲自写了一篇重修记并刻之于石。重和元年(1118),宋徽宗改明年年号为宣和,于是改宣和殿为保和殿。

    保和殿乃北宋皇室三大藏书处所之一,其他两处是太清楼和密阁。保和殿里面珍藏着大量儒家经典与诸子百家著作,以及许多道家金柜玉笈之书,还有若干宝玩、古鼎、彝器和玉器等珍贵艺术品。

    来到保和殿,宋徽宗铺开澄心堂宣纸,拿起诸葛毛笔,先凝神屏气片刻,然后轻轻落笔。接着,龙飞凤舞,笔走游蛇。一篇洋洋洒洒的巨幅千字文,宋徽宗竟一气呵成。

    众臣都被惊呆了。因为皇帝这次没写瘦金体,而是大书狂草,这令众臣不禁大开眼界。

    宋徽宗的千字文书法,而今传世的只有两篇,一篇是瘦金体,另一篇便是草书体。

    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。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。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……”

    众大臣望着这幅长达十一米的描金云龙之作,纷纷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王黼说:“陛下的草书,就像腾猿过树,逸虬得水,舒展自如,气势宏伟。”

    李邦彦说:“陛下的草书,或连或断,既像绽开的春花,又像散乱的珠玉。”

    张邦昌说:“陛下的草书,更像是飞鸟出林,惊蛇入草。”

    白时中说:“陛下的草书,像翠松卧高岭,奇石立鸿沟。”

    王安中说:“陛下的狂草跌宕起伏,变幻多姿,恰似行云流水,又似电闪雷鸣,其艺术水准,已远远超出唐代张旭与怀素之辈。”

    梁师成扫了众臣一眼,说:“你们都只看到些皮毛,没看出其中之精髓,与真正之含义。”

    众臣一齐望着梁师成,等着他继续说下去。梁师成洋洋自得,接着说:“纵观全书,飞动若虎踞龙腾,飘然若风云际会。汪洋恣肆,气贯长虹。难道你们没体会出,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