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第44章简化文字

    军事训练,一切以实战化为导向。徐景迁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的战争,但他有强大的后盾支援。通过徐知诰的关系,从军中请来百战老卒教导武艺,以专业人才来干专业的事,再加上有将二代们从旁辅助,在新兵训练结束后就无缝开启了军事操练。

    连日来,徐景迁一直在校场各处不间断地巡视着。各个兵种临时划定的训练区域里,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训练景象。看着眼前的景象,徐景迁心中一阵自豪,心绪不由发散开来。“等到基础军事训练有成后,就适当增加对抗性演练,通过绩效考核、奖优罚劣,进一步压榨士卒的训练潜能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就算训练得再好,如果不经历一次实战考验,也只是纸上谈兵,终究不能说是一支强军。到哪里找合适对手练兵呢?如今淮南海晏河清,大盗大匪要么被剿灭,要么被吸纳入官军,剿匪这条路是行不通了。”

    “对外作战的话,先不说这群新兵蛋子能不能经受住直面战争的考验,单是短期内爆发战争的可能也不大。一方面,对外扩张的可能性基本为零。自杨行密死后,二十多年来吴国大权先后掌握在徐温、父亲这两个权臣手中。二人皆不以军功见长,执掌大政毕竟名不顺言不顺,故而这么多年特别是近十年来,除了反抗入侵外,很少主动兴兵,一直在刻意偃兵息甲,试图削减武将对国家政治的影响。”

    “另一方面,外敌入侵的可能性也微乎甚微。北方后唐皇帝李嗣源,已经六十余岁了,却迟迟不愿确立太子,鉴于李存勖玄起玄灭的教训,早就没有削平天下的心气,不会轻易兴兵南下。南方几国中,东南面越地钱缪、西面楚地马殷都已经年近八十岁,平稳搞好权力交接,让子嗣能够顺利接班,才是他们面临的头等大事,吴国不去讨伐他们已是幸事,更不会主动出兵招惹吴国。至于南面的闽地,地处偏僻,领域促狭,仅有五州之地,家里又有一烂摊子事,更不会冒然兴军。”

    “细细想来,虽是乱世,可现在的吴国竟是一番天下太平的景象。若无意外,短期内便没有实战的机会。可若是长时间不让士卒见血,经过战火的淬炼,纵然再是军纪严明,士卒们也会在时间的消磨中,渐渐疲倦懈怠,必须给士卒们找个磨刀石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一时之间也急不得,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。眼下还是要先把士卒训练好,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,在父亲面前演武,证明这几月超额的军费给养物超所值。要不然,别说实战了,便是想继续保持如今父亲毫无保留的支持,也是不可能的。”

    想到这,徐景迁轻轻叹了一口气。随行在身旁的柯能刚好听见了这声叹气,心中一时惶恐不安,不知哪里惹得到这位一向和气的军主。悄悄用眼角余光瞥向徐景迁,见他似是在看向第三都的方向,心中暗恨道,“这群可恶的贼厮鸟,平时训练地好好的,怎么偏偏在都指挥使眼皮子底下偷懒耍滑。看老子不可劲练死你们!”

    小心翼翼送走徐景迁后,柯能走到教头身旁,低声交流几句后,恶狠狠地宣布了加练的命令。一营士卒全都目瞪口呆,却也知军纪难违,只得把满腔愤懑发泄到劈砍动作上,一时间刀盾手训练营地杀声震天。

    徐景迁并不知道他这一走神,竟然引发了额外的插曲。绕营走了一圈,巡视完训练情况,徐景迁便快步来到军司马的营房中。在门外轻声敲了两下门,停顿了一下,徐景迁推门入屋,就见韩熙载、史虚白等人正围坐在一起,人手拿着一本蝇头小楷的手抄册子,在那激烈讨论着。

    看见徐景迁进来,众人立即站起身来见礼。韩熙载揉着睡眼惺忪、眼袋沉重的双眼,大大打了一个哈欠,连忙招呼徐景迁上前,对他说道:“指挥使给我们出的好题目。我与畏名等人一起点灯熬油,辛苦了十数日,这才编成了一本小册子。你快来看看还算满意吗。”

    徐景迁环视了一圈,见诸位文士尽皆面有疲色,显然是多日赶工所致。先是对着诸位文士恭敬行了一礼,然后才走过去,接过韩熙载递过来的册子,也不打开翻阅,直接对着众人说道:“诸位先生都是南渡的高士,饱读诗书,满腹经纶。编一本军学启蒙读物,当是手到擒来。此事也不急于一时,诸位先生还是保重身体为要,不如大伙都先休息去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