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第五十六章

    交完春季田税后, 宝河镇的百姓又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。

    每顿不敢往锅里多下半碗米,盐和油这种精贵东西也得省着吃,不然春耕时没有种子下地, 秋天没有收成,这一年就要挨饿。

    除非那些祖上有家产的,以往穷苦百姓都是这么一年挨一年过来的。

    但今年, 大家发现, 唯独大古村村民的日子飞跃性提升。

    别的村村民交了田税后,每顿能吃个糙米蒸饭就算宽裕的了,但大古村的人居然还有钱卖肉吃!

    镇上卖猪肉的张屠户说,最近因为官府集中收田税,家家户户都缩紧了开销, 日子不比过年那俩月了, 每天杀两头猪的肉有时候还不够卖,最近生意实在不好,杀一头猪都还卖不完, 在这种淡季, 来买肉的人,居然好几个都是大古村的。

    张屠户在镇上卖了十几年肉, 拢共就没见大古村人一年买过几回, 就算买, 也是抠抠搜搜买些最便宜的隔夜肉。

    隔夜肉, 顾名思义就是在天气温度不高时, 头一天没卖完的肉,剩下的就会装在木盆放进井窖里,还能存个两三天。但这种肉一般不新鲜了,第二天挂出来也卖不上什么好价, 就会比现宰的肉卖得便宜些。

    但现在,大古村来买肉的村民,不仅不要隔夜肉,还专买最肥的吃——这时候的人们都觉得肥肉才是最有油水的部位,所以更喜欢吃肥肉而不是瘦肉。

    尤其是有个哑巴的村妇,看着闷不声响的,也不起眼,但她每隔个六七天就会来买一次肉,一买就是十几斤,而且她也不挑,来的时候,肉摊子上还剩猪脚猪头她就要猪脚猪头,剩些下水和骨头她就要下水骨头,好像不管买什么回去,到了她手里都能变成一道道佳肴。

    张屠户其实好几次都想问她家里是干啥的,买这么多肉要多少人吃啊!没听说过大古村啥时候有了个这么有钱的人家啊!最近只听说大古村那个新村长很厉害,但张屠户可知道,那位村长是个年轻女子,也不是哑巴。

    这个哑巴村妇虽然不会说话,但她自己会算账,每种肉加起来多少斤该多少钱,张屠户一分钱都蒙不到她的。

    张屠户卖猪肉这些年,习惯了看人下菜,若是遇上那种老实巴交不会算数的农民,称的时候就八两算一斤;若是遇上镇上富户员外家的管事来买,称完足称后还得大方地添上二两边角,做个人情。

    哑娘既不是不会算账的愚民,也不是大户家的管事,但她却是个大客户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这种一头猪都卖不完的淡季,这种大客户非常少见。

    张屠户就对她道:“这位嫂子,你下次要多少肉提前给我说一声,我先给你留着,免得你下次来晚了,剩些不好的!”

    哑娘就指着他肉摊上的挂牌一阵比划。

    刚好收购站的吴淼今天要运一批兔毛回村,准备接上哑娘一块回,见到她在肉摊买肉,就上前帮忙解释:“哑娘说,肥肉要五斤,棒子骨全都要,五花肉也要五斤。”

    吴淼知道,这些食材,都是买回去给村里工厂食堂用的。

    张屠户一听乐开了花,乖乖!还真是大手笔啊,比员外家管事一次来还买的多。

    哑娘说完,又指着肉架上的两只猪蹄对吴淼示意了下,吴淼看明白她的意思,她是想说,还要两只猪蹄,那是村长喜欢吃的。

    吴淼便对张屠户道:“还要两只猪蹄,就这些。每隔七天备一次货,我们会定时来取,不可缺斤少两,也不可用隔夜肉以次充好,要是被我们发现了,你一分钱就别想拿到。”

    张屠户大方地道:“客人放心,保证都是新鲜的肉,绝不会缺斤短两的,你们买的这么多,这样吧,我把当天的猪血送给你们!这总可以了吧。”

    吴淼正想说,猪血那么腥,谁要那玩意儿,结果哑娘悄悄拉了拉他袖子,朝张屠户点头,就这么说定了。

    运货回村的路上,吴淼问哑娘:“那猪血又腥又臭,拿来干什么?”

    哑娘微微一笑,比了几个手势,又指了指鼻子和喉咙,吴淼猜了好半天功夫才大概明白她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你是说……村长说猪血吃了能治病?”

    哑娘点头,其实她想要表达的全部意思是,村长说过,现在后山盐矿开矿的村民每天接触很多尘粉,对呼吸道和肺部不好,多吃一些预防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食物会比较好,其中一样食材她就说到了猪血,这件事被哑娘记在心上。她每天给食堂做大锅饭时,都会想尽办法按照村长所说的营养来搭配伙食。

    村长说了,在村里大食堂吃饭的,都是工人和孩子,工人每天做工消耗体力,需要补充大量高能量的食物,得含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较多,适合长期干体力活、营养不良人群食用,就比如肥肉和米面。而孩子们正在长身体,则需要一些高蛋白营养的东西,比如鸡蛋和瓜果这类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