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主簿在地契上盖章递给林婉儿。

    他翻看一旁的册子,找到地契上登记的铺子,仔细核对了一下说:“今年的税已经交过了,没有其他问题你们就可以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然后对林婉儿说:“也恭喜林娘子喜得良铺生意兴隆,明年腊月初一记得交税。”

    林婉儿谢过主簿,然后和老两口一起离开了官府。

    铺子原本那些桌椅和铁锅都留给了林婉儿,只缺一些碗筷便可开张了。

    林婉儿回到集市去找两个孩子,她到的时候刚好最后的笋也卖完了。看到她过来,大娃二娃把东西收拾好放在背筐里,然后拎着背筐朝林婉儿跑来。

    她快走两步接过背筐。

    “姐姐,顺利吗?”大娃迫不及待的问道。

    林婉儿拿出钥匙在大娃眼前晃了一圈。

    “哇!!”大娃和二娃看到林婉儿手里的钥匙同时喊出声,高兴的围着林婉儿转圈。

    林婉儿也被他们的喜悦感染,也发自内心的开心起来。

    毕竟,从今天开始他们有家了,而且还有了自己的铺子!

    本想带着孩子们好好庆祝一顿,但是想到接下来要还要置办很多东西,哪一样都要钱,林婉儿就忍住了去下馆子的心思。

    她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,这每日不是带着孩子吃包子就是啃馒头,苛待了孩子。

    大娃和二娃却不觉得,今天的日子已经是他们从前不敢想的。只沉浸在搬新家的兴奋里。

    带着几个孩子走进竹巷,竹巷里静悄悄的,两个孩子也不由得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路过一处小学堂,里面传来咿咿呀呀的阅读声,林婉儿听了两句,听出里面在读三字经。

    想来是启蒙儿童上学的小学堂。

    她低头看向自家的两个孩子,见大娃闻声看去,眼神中满是向往,而二娃只是跟着她走,对传来的读书声不闻不问,毫不在意。

    看着两个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,林婉儿想等来年,家里宽裕些也要送他们去上学。

    也许是现代人的思想作祟,即便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,但林婉儿还是坚定的认为人必须读书。即便以后不参加科考,书也一定要读。

    在巷子里时两个孩子还算矜持,等真进了屋,两个孩子撒欢的在院子里跑起来,这个屋看看,那个屋瞧瞧,根本停不下来。

    林婉儿也到处看看,把屋里了缺少的东西都记下来,准备等下出去买。

    也是这时她才想起来刚刚租房时房主说今日已经腊月十九了,那岂不是马上就要新年了。

    说到新年林婉儿也有些期待,她还不知道这古代的新年是怎么过的呢。

    院子里三个屋子,每个屋子里一张床。林婉儿带着小妹住在主屋,大娃和二娃一起住在东厢房。两个孩子小,住在一张床上还有空余。

    两个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撒欢,林婉儿就回了主屋。

    主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桌子,林婉儿拿出荷包,把剩下的钱都倒在桌子上。

    原本鼓鼓的荷包现在只剩下不到二百文。

    林婉儿准备明天一早就把早餐铺开起来,现下就开始琢磨明天卖些什么。

    这些天她在城里也知道街口的早餐都卖什么了,多是两文一碗的素面,加上两片肉就要四文,加个蛋就再加一文。

    再就是卖些烧饼包子,只有靠近兰巷的铺子才有馄饨卖。

    林婉儿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,一把抓住别人胃的那种美食她不会做,从前也就是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一些速食快餐。

    早一日开张,早一日赚钱。

    林婉儿准备明天早上也卖素面,等过两日赚了钱再想做些别的。

    看过屋子里都缺什么后,林婉儿准备出门,出门前打算叫着两个孩子一起,但是两个孩子正在新房子里玩的开心。

    见状,林婉儿便把小妹留给他俩照顾,自己背着背筐出去采购了。

    屋里没有被褥,林婉儿先是来了成衣店。

    成衣店的伙计记性好,只是上次见过她一次便记住了。

    见人进来,他热情的上前招呼:“许久未见姑娘了,今日看些什么?”

    这些日子林婉儿听惯了人叫她林娘子,突然听伙计叫她姑娘还有些不适应。

    她想了想便清楚,许是这县城里的习惯叫做娘子,伙计做生意见的人多,外面许是叫姑娘的。

    “家里缺几床被褥,想着来你这看看。”刚搬新家,里面除了几张卧床什么都没有,得先买两床被褥用。

    前几日说棉花没有,林婉儿还有些担心。

    但伙计听她说完,很快便应声,带她往里屋走。

    进了里屋看到一条条被褥铺在那里。

    伙计拿起一条递给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