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玲玲俩人嬉笑着从车里搬了东西回来,无外乎米面之类的东西,女人买东西就是讲究实惠,基本都是买粮油副食,礼盒什么的很少买。也就给孩子买个大礼包之类的。

    东西搬进屋,东婷又得说句客气话儿:“东华你怎么还买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嗨,擎儿(擎儿:方言,许久、很长时间的意思)不来一回,大过年滴。”

    三个大男人七手八脚的一小会儿就把大半车的白菜搬进了棚子里,其余的各种菜拎到屋里。

    收拾完了仨人在厨房水池洗洗手,李强问道:“二哥,晌火喝点不。”

    “喝点,我这不开三轮来的,斗是找你喝酒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不提前告诉我。”

    “嗨,这不挺合适地的么,你在家不是。”

    哥几个说着话,洗了手,到了客厅李强跟东婷交待道:“妈,晌火咱们吃那个铁锅鱼去行不。”

    “行,你小姨儿斗爱吃鱼。”

    东华说道:“姐,就在家吃呗,我给你做。干什么还去饭店。”

    “下饭店去包。你好不庸儿(好不庸儿:方言,好不容易的意思)歇一天,还忙活什么哎。”

    女人们在客厅唠着家常,哥几个在卧室侃了会大山。李强惦记着事,时不时的看看表,这回一看十一点了,起身道:“二哥,京儿,咱们去呗?十一点了。”

    “行,去。”

    出了卧室进了客厅,李强又跟东婷说道:“妈,咱们去呗?”

    东婷拿了手机看了看表,回了一句:“去!你把车开出来,你二嫂他们一辆车我怕拉不下。”

    李强笑道:“你还怕什么。那肯定拉不下啊。”

    众人一阵哄笑。

    李强回了自家把车开了出来,就在东婷家隔壁,轩雨就是把车调个头的功夫李强的车就已经开了出来。

    众人纷纷上车,车子发动缓缓开出。

    李村是那种真正挨着国道的村子,出了村就是国道,两边一溜儿水的便是各种店面和工厂,可谓非常方便。

    东婷家又靠近村边儿,离着国道也就二百来米的距离。

    也就十来分钟,汽车便停在了一家饭店的门口,二层的小楼,装修的挺有怀旧感,招牌是“灶台李,铁锅鱼”,不用问,肯定是李村的村民开的。

    李强停好车,轩雨的车也跟着停在了旁边。饭店里出来一个中年人,有点微胖,啤酒肚有点大,笑呵呵的跟李强打招呼:“呦,强子,这是来‘且’(qie:方言,亲戚的意思。)啦!”

    “叔(shou),我小姨儿来了,我二哥,你认滴呗!”

    “认滴认滴,东坡集的!”

    幻夕含笑点头,跟着叫了声叔。

    “二楼包间。怎么个打算,炖鱼还是兔子。”

    “叔,你这铁锅鱼老炖兔子干什么。炖鱼呗。”李强开了句玩笑,李老板笑道:“谁说不是尼,我这是铁锅鱼,老来客跟我要炖兔子。没法儿,就添了几样。还有炖鸡炖排骨炖羊蝎子,反正这个铁锅鱼斗当招牌了。”

    李强附和的笑出了声,接口说道:“叔,你看着弄呗。我斗不跟你安排了,我们先上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行行,上去包!一会儿给你们沏水。你们拿着酒奈?”

    “哦,拿着尼,叔别管了,给我挑几条精神的鱼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嘞。那你们还要点配菜不?”

    “切点五花肉,粉条白菜,别滴到时候再说包。”

    “行,你带着且先上去包,我安排去。”

    寒暄完毕李强带着大伙儿上了二楼,进了一个大包间。

    圆桌是砌的一个灶火台,大理石的桌面,中间一个大铁锅,得有五十来公分的直径,大圆桌差不多一米二三的直径,十个座的靠背椅,再安排上两个凳子也不显挤。

    不大功夫老板娘拎着茶壶进来给倒茶,李强起身客气,接过茶壶说道:“婶儿给我包,我们自个儿来。”

    “大伙儿别客气哦,到这就是到家了。”

    东婷和东华跟着说了两句客气话,东华虽然不常来,但一年也能来上一两次,对老姐家比较熟悉的乡亲自然也认识,何况这位灶台李还是李强的本家叔,虽然不是亲的那种但也带着亲戚关系呢。这饭店自然也来过几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