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天际白雪悠悠。

    洪武初年的第一场雪降临在南京应天府。

    才修缮完毕,尚显简陋的奉天殿左侧,有一排廊屋,正门上贴了“待诏”两字。

    此刻,屋里燃烧着火炉,热气腾腾。

    屋内的案桌几炕旁,聚集着众多文臣武将。

    他们在等待又一次早朝的同时,也三五成群的在交头接耳,或高谈阔论着。

    朱棪迈着有些发虚的步子,在内侍与随行亲兵陪同下,经过这里,忍不住脚步顿了顿。

    “二皇子?!”

    “嘘……”

    见内侍疑惑地看过来轻唤了声,朱棪示意其噤声,又做侧耳倾听状。

    他只站了一小会,便明显听到蓝玉那非常粗豪的公鸭嗓子在聒噪。

    “……没错!嘿嘿!授封大典下个月初就会开始了。”

    “咱还有可靠消息!皇上把名单都拟好了,一共九十九人。”

    这个淮西汉子就是个藏不住事儿的人,有什么没什么都会往出说。

    一副将随之惊讶的问:“将军!您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?”

    “我是谁呀?!我不但知道这,还知道今天朝会上,皇上就要布授封名单!”

    蓝玉越发地得意忘形了,都未曾在屋外有什么人。

    屋内不远处老僧入定式的汤和立时发出一声低喝:“蓝玉!你的嗓门是不是太高了?”

    朱棪听到这儿,苦笑地摇了摇头,袖子一甩,示意身旁两人继续往前走。

    这会儿待诏室里发生的,是怎么一回事呢?

    他心里跟明镜似的。

    新朝初立,自然是要大封功臣了。

    为此,京里京外、文武百官可都从去年,就在眼巴巴盼望着这事儿。

    就连汤和、徐达,还有自恃清高的刘伯温,也不能免俗。

    只是这光景,徐达做为主帅,正领着北伐大军打过了山东去,是急也没甚卵用。

    而年仅十四岁的朱棪,此时本也该在北伐军中建功立业的。

    但因一场意外,他不得不从前线撤下来,被徐达派亲兵护送回到了这应天府来。

    朱棪默默跟着内侍步伐,他知道对方要带自己去哪里见父皇朱元璋。

    只是他没想到,才离了待诏室没多久,迎面就碰见了太子爷朱标。

    朱标略微低着头,行色匆匆穿梭廊道之间,看样子是遇上了什么麻烦事儿。

    朱棪朗笑声将人喊住了:“老大!着急忙慌的干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老二!”

    朱标立时身形一顿,抬头诧异地惊呼道:“你怎么回来了?你怎么突然就回来了?”

    他连忙迎到朱棪面前来,抱着这弟弟双肩,上上下下好一番打量,渐渐露出欢喜又担忧的神色。

    在身旁的众多内侍和亲兵眼中,朱标与朱棪,此时就像是在照镜子一般。

    即便大家都明白这个底细,但时不时想起,仍会心中惊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