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“恭贺大帅,旗开得胜,初战告捷!”

    果然,海不言诸将刚进来就提到了他们与突厥大战之事。

    不过他们倒还知道以恭贺的名义前来,对于海不言这等直率的将领来说,已经称得上“委婉”了。

    韩东时内心好笑,早已经猜到他们来意,根本就不急着接话碴。

    “哦,原来是诸位将军,多日不见甚是想念,几位在蓝田呆得还舒心否?”

    李素赶紧道:“蓝田县物产丰富,不论军中有何需求都能就近供应,自然舒心。”

    这时候,他们岂能说些得罪蓝田本地官吏,得罪韩东时的话?

    韩东时“欣然”笑道:“那太好了,我正担忧蓝田小县照顾多有不周,或者诸侯们离家日久,在此呆得不顺心,既然诸位如此满意,那就安心呆在此处训练,朝廷那里我也会转达诸位之意。”

    海不言被唬了一跳,李素等“老成持重”的将领更加尴尬。

    他们可是听说了前线大捷,侧面认识到燧火枪军的强悍威力,专门前来“请战”的。

    韩东时作为他们的主帅没有点头也就罢了,别弄到最后,朝廷听到韩东时的上奏,也让他们“安心”在蓝田训练,那可就真的绝了他们尽快上战场立下功勋的希望了。

    “咳,大帅不在之时,我等可是从未懈怠啊,所有训练皆是严格按照大帅吩咐,甚至得到陛下首肯。”

    “末将等私下揣测,现在蓝田的数千将士,实力已不逊色于程校尉所带领的三千精锐,便是在战场上直接遭遇突厥人,也必能战而胜之,扬我大唐军威。”

    海不言等人相互配合着,几乎已经把意思表达得极为赤裸。

    韩东时这才“恍然大悟”:“原来你等是想早日上阵杀敌,如此求战若渴,对突厥毫无车之心,不愧是我大唐枭将啊。”

    海不言乐呵呵地挠着头,很是一副愧不敢当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不许!”

    紧接着,韩东时一盆冷水,直接把他们的笑容都给浇没了。

    “啊?不……不许?大帅,这是为啥呀?”

    他们请战之时的说辞还真不是自吹,各营营将都觉得,趁着韩东时与程处亮领军北上多出来的这段时间,他们的训练大有长进,完全掌握了燧火枪作战的精要。

    既然当初那三千精锐……

    “你们现在心中所想,必是觉得另外三千人马可以在战场上杀败突厥人,你们自己所带领的七千余人马,同样可以做到以少敌多,再不需要畏惧突厥骑兵,然否?”

    韩东时一口叫破了他们心中所想,反而让李素等人愣在原地,一时之间答应也不是,不答应更不是。

    还是海不言直率,实在不想再跟韩东时绕弯子,干脆地站到前列。

    “大帅所言,正是末将所想。海某不才,在沙场上厮杀多有年月,论指挥能力绝对不会输给程处亮那等毛头小子,若大帅不信我等,末将愿立军令状,绝对不坠我火枪军之威风!”

    他的想法很单纯,就是觉得韩东时不信任他们的能力,怕他们在战场上打了败仗拖累了现在韩东时不断上升的威势。

    韩东时却摇了摇头,语重心长地道:“我相信你们的练兵之能,也相信你们在战场的经验更胜程处亮。但是,程处亮却有一样好处,是你们所不及,因此我不能放你们直接北上支援。”

    李素见韩东时直接承认他们的能力,而且态度上不像故意刁难,按下急不可耐的海不言,恭敬地请教起来:“还望大帅明示,我等也好改正啊。”

    “很简单,我担心的就是你们这种比较心理。燧火枪军临战指挥,需要以稳为主,在任何时候都务求保持阵型完整,一旦与敌骑兵陷入乱战之中,大事去矣,纵然韩信再信吴起复生也无能为也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越是求功心切,在战场上就越是稳不住,相反突厥人可能吸收战败的教训,敌我心态不同,作战结果也会不一样!”

    韩东时所说的道理比较浅显,若是李素等将领在完全冷静的状态下,自己就能想到,刚刚他们没有任何自省,只有疑惑和失望之情,正说明韩东时的担忧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海不言急着站出来,当场就想拍着胸膛保证自己绝不会出差错的。

    幸好李素提前把他拦了下来,直接挡在身后。

    他越是急着做出保证,其实就越证明了韩东时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