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“主公,你可算来了......”

    “主公,属下有事要禀.......”

    第二天上午,吕刚来到兵营,屁股还没坐在主位上,荀或和荀攸两叔侄便开口了。

    然后,等吕布一板一眼将坐具放到屁股下面时,张辽、成廉,魏越等武将也来了:“主公!我等有要事......”

    话还没说完,吕布就神色郁闷,摆手道:“某知道尔等都很急,但先别急......”

    他这里话还没说完,华歆又进来了:“中郎将......”

    “这里他们都称呼我主公,你这称中郎将的先往后稍稍。”不待华歆开口,吕布就给打断了。

    然后,魏续也进来了,苦着一张脸道:“主公,少府阴修、郎中令卢植、中郎将蔡邕、河南尹朱儁都派人前来,言找你有事相商......”

    “呵,平时找他们其中一个,都是热脸贴冷屁股。现在义父一迁都,他们全都主动起来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看向麾下众人,又道:“尔等此番来寻某,也是为了昨日义父宣布迁都之事吧?”

    众人对望了一眼,齐齐点头回道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吕布随即一脸了然:昨天他在军营收拾了杨定,董卓在毕圭苑那里,却被杨彪和黄琬等人给收拾了。

    老董虽一介武夫,但基本头脑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知道之前废立天子,涉及的只是刘氏家族的利益。皇帝不论换了谁,那些公卿大臣还是继续吃香喝辣。

    故而,上次废议一事除了想争权夺利的袁绍,和一心忠君的卢植反对外,其他公卿大臣反对都不太强烈。

    但这次迁都涉及的是成千上万人利益,一旦工作做不到位,就会很被动的。

    于是他故技重施,又招来大臣宴饮,先来软的。

    宴会上,他的语气很温柔,突然跟士人一样聊起了历史和玄学,说:“诸位,高祖建都关中长安,历时十一世。”

    “光武帝建都洛阳,亦是十一世。据神秘预言书《石包谶》说,这时应该迁长安,才能上通天意,下达民情。”

    一说这个,有人就笑了。

    偷笑老董的人,是司徒杨彪,字文先。杨赐的儿子,杨修的老爸。

    杨彪一下就听出,老董这是在效彷王莽,靠着谶纬之言来忽悠天下、争夺汉朝皇权。而人家这些累世公卿,天天谈谶纬历史,宦海沉浮练权谋。

    老董屁股一撅起来,他就知要拉什么屎。

    跟人家谈这些,简直关公面前耍大刀,挑大粪的面前舞大勺儿。

    杨彪当场引经据典,说自高祖刘邦立国,到王莽抢权前,历经的不止十一世;光武刘秀立国到刘协止,亦不止十一世。

    最后又说《石包谶》是本邪书,你老董也信?

    杨彪还是含蓄了,估计真正想说的是:就那本破书,你也好意思拿来忽悠我们?

    出师不利,但不迁都也不行。

    老董随后又只能硬着头皮,说什么关中肥沃,故秦得并吞六国。现在的长安,木材资源也相当丰富,武帝时代的陶灶还在。只要咱们用心经营,什么豪华宫殿房子,不消多久即可造成。

    这是忽悠不成,开始讲道理了。

    可说起讲道理,他还是关公面前耍大刀,挑大粪的面前舞大勺儿。

    太尉黄琬就事论事,说长安建设再好,也没眼下的雒阳好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建都雒阳已久,抛弃皇家高庙,割舍皇陵搬走,那就是动摇了治国的根本,也会引起百姓不满。

    最后杨彪和黄琬一对眼,随即同时言道:“天下动之至易,安之甚难,惟明公虑焉!”

    真正迁都的原因,董卓不可能说出来,还生怕这些士人反应过来。可忽悠和讲道理都不行,只能拿出最后一招硬的:“尔等以为老夫的刀不利乎!”

    结果这一次,可不像显阳苑那一回。

    话音一落,那些公卿大臣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,说什么的都有,但死活就是不同意迁都。

    迁都前想杀人,那你董卓就杀吧,我们不怕!